2016年上盘中学高职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完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注音有错的一组:( )
A.褐(ha)色 红缯(zēng) 醴(lì)酪(nào) B.贮(zhù)藏 地壳(qiào) 馔(zhuàn)玉 C.啖(dàn) 萌蘖(nia) 龟(jūn)裂 D.欢谑(xua) 不足恃(shì) 超拔 (chāo b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换的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B.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C.“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大意。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国大业》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B.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故乡肯尼亚,人们更是载歌载舞,弹冠相庆。
C.这次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都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科技和文化产品,参观的人们如趋之若鹜,纷纷涌向各个国家的展厅。
D.在西藏打砸抢烧时间中,部分西方媒体不顾新闻道德和准则,刻意剪辑和加工原始图片,隐去暴徒施暴的画面,将救护车说成军车、救人说成抓捕,颠
倒黑白,制造事态严重的假象,令人怀疑其背后的目的和用意。 4.下列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缯: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醴酪:甜美的奶酪。
B.弘扬:发扬光大。 宠幸:地位高的人宠爱地位低的人。 C.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飞骑:快马。 D.浩瀚:广大,繁多。 觉解:了解和自觉。 5.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网络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即使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令网迷们心痛不已。 B.小明的年龄恰巧比他父亲的小一倍。 C.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D.电子计算机在运算速度方面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B.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C.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D.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7. 对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 (引用) B. 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打比方) C.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列数字) D.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举例子) 8.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回答:“ ” A. 我都写在了简历上,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 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 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试,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 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9. 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金石可镂。
A.锲而不舍 B.锲而舍之 C.朽木不折 D.功在不舍 10.下列文体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B.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核心。
C.词作为一种体裁,脱胎于音乐。很多词本身是可以谱曲歌唱的,好多词牌是由填词用的曲调名演变来的,如“浣溪沙”“雨霖铃”“水调歌头”等。 D.古体诗,又称“格律诗”,指的是用文言文写出的诗,对诗的字数、句数、音韵格律都有严格要求。近体诗,指的是不讲究音韵格律的自由诗。 二、综合题。(共8分) 1.仿写句子。(3分)
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不要超过30字。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仿写:
2. 应用文写作。(5分)
13级商务英语专业的李明同学于2014年10月28日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黑色钱包,内有40元钱,一张就餐卡和一张银行卡,为寻找失主,请以李明的名义写一则启事。
三、阅读题。(共32分)
(一)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1、在对荔枝果实形态的描写过程中,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2分) 2、本段主要介绍了荔枝果实外部形态中的哪一点?(2分) 3、请分析以下各句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1分) ②《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2分)
③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2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使用分别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3分) ①“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②“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 (二)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完成5—8题(2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5.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