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数字媒体传播概论--彭兰著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数字媒体传播概论》 第一章

P3数字技术:主要指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即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即由二进制代码0和1所表示的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存储,传播等。 P5数字传播技术的特点:1、技术获得的低门槛; 2、信息制作的低成本; 3、复制与传播的便捷;

4、存储与循环利用的方便性; 5、信息传播的双向性; 6、传播模式的多样性;

7、信息传播渠道的交叉花、融合化。 P2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5):中国网络媒体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第二阶段(1996-1998):中国网络媒体实现了从少到多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9-2000):中国网络媒体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多种道路的探索; 第四阶段(2001-2002):中国网络媒体实现了向规范化、规模化的运营的转折; 第五阶段(2003至今):中国网络媒体开始跻身主流媒体的行列。

P30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电视数字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P32媒介融合对传媒业的主要挑战:一对传媒人综合素质的挑战;

二对传统业务流程及机制的挑战; 三对传媒业传统格局的挑战。 P35数字传播的发展趋势:一从专业传播到全民参与; 二从固定传播到移动传播;

三从“内容为王”到“关系为王”; 四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 五从机械传输到智能传输; 六从信息互联到万物联网; 七从数字媒体到数字社会。 第二章

P48数字媒体的传播共性:

? 传播的复合性:传播形态与形式的复合性;传播信息手段的多媒体融合;传播功能的多

重性;

? 传播的双向性

? 传播的开放性:传播格局的开放性;传播过程的开放性; ? 传播的多级性 ? 传播的网状化

P52数字媒体的传播个性:

P53网络媒体的传播个性:媒体利用的全时性;

媒体空间的海量性; 信息文本的非线性化;

信息组织的层次性; 媒体使用的个性化。

P54手机媒体的的传播个性:一信息接收的贴身性; 二传播情境的私密性; 三信息落点的明确性; 四传播的可延续性; 五信息传播的碎片化。 第三章

P61即时通信传播的基本特点:一点对点的交流结构; 二同步的交流时效; 三交流的可控性;

四丰富、可切换的交流手段;

五一个人为节点的复杂的交流网络。

P68网络社区的含义:根据美国学者瑞恩高对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网络中相当多的人开展长时期的讨论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聚合,他们之间具有充分的人情,并在电脑空间里形成了人际关系网络,我们可以理解社区网络泛指网络中具有一定的稳定关系、互动频繁并对个体产生持续影响的社会集合。

P89博客平台的社会属性及影响:博客既是一种社会工具,又是一种社会空间,两者交织使 博客呈现出复杂的过程和影响。 1、作为双向媒体的博客成为网络中的“个人中心”; 2、作为社会资源及形象管理工具的博客促进社会交往; 3、作为社会节点的博客成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能量交换器; 4、作为生态系统博客世界与社会生态交互作用; 5、分权后的博客世界重塑权力关系;

6、作为民间记录平台的博客有助描绘更完整的历史图卷; 7、作为文化沃土的博客世界“助长”多元文化。 P94搜索引擎传播的基本特点:

1搜索引擎传播对原始信息传播平台的分解; 2……对传播者的集中化,线性化和序列化作用; 3网民搜索能力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4网民搜索行为的独立性与关联性;

5传播内容的想对无序性:排名结果不必然反映内容质量高低; 搜索引擎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提供的内容不必然与用户需求吻合。 P100维基用户的“是用于满足”:1社会分享需要、2自我提升需要、 3社会报偿需要、4自我表达需要。

P103 SNS传播的概念及基本特点:可称为社交网络服务,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微博,人人网,实时消息服务等。 1SNS是虚拟互动向现实互动的转折; 2SNS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一种弹性社交; 3SNS集多种互动形式于一体。

P108微博传播的基本特点:1内容上“微”型化;2传播的移动性;

3信息转发与评论的便捷性;4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 5传播的碎片化;6信息传播与社交有机结合。 P112微博传播的社会影响:

1对新闻传播的冲击;2对着会舆论形成的影响;3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第四章

P118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手机短信传播的特点:

1信息传播启动迅速;2信息落点明确;3传播的再延续性强 4信息内容聚焦度高;5中心式传播与网状病毒式传播并存 P125手机社区传播的特点:1手机社区以“快餐式”互动为主; 2……的服务性需求凸显; 3……与网络社区的互通性。

第五章

P130数字时代专业新闻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信息需求的充分满足; 其次非专业人员参与数字传播,会导致信息的复杂化;

再次专业大众传播作为一种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不仅仅是新闻与 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

P132网络受众的一般特点:个体性、社会、虚拟、自主、参与性。 P141网络媒体消费者的忠诚度(如何形成 如何培养):

内容建设:信息仍是网民最大的需求之一,但内容建设不仅是网站编辑的工作, web2.0时代用户建设的内容也是网站内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的 参与为网民间关系的形成、网民与网站关系的维护提供了一种重要方式; 界面建设:网站设计类似于商店的店铺设计,稳定、快捷、易用、人性化的界面可以 让人保持持久的访问兴趣,技术产生的黏度同样可以为为网站带来用户忠 诚度;

服务建设:电子邮件、搜索、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服务,对于维持网络的品牌忠诚 度有重要作用。服务本身的粘着力也会转化为网站的黏着力; 社区建设:论坛与社区的建设是实现网民意见的自由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维系 网民关系的基本纽带,有直接维系了网民与网站间的关系。 P144网络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特点:1大多数受众参与新闻生产是非制度性的;

2受众新闻生产会的能量大小取决于网络聚合的效能; 3手中新闻生产对专业机构生产具有依附性和嵌入性; 4受众的再生产过程可以生产一种“正反馈”效应。 P147作为信息生产者的手机用户:1手机用户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能量更大;

2手机用户的转发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筛选机制; 3手机用户的公共信息生产行为多源于人际传播动力。 第七章

P209 超链接的含义: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一个特殊手段。它使得网络文本在写作与阅读等方面产生看一些根本性的区别。

超链接在本质上属于一个网页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允许我们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

的元素。各个网页链接在一起后,才能真正构成一个网站。所谓的超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这个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图片,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一个文件,甚至是一个应用程序。当浏览者单击已经链接的文字或图片后,链接目标将显示在浏览器上,并且根据目标的类型来打开或运行。 P210 网络新闻的基本层次: 标题 内容提要 新闻正文 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相关文章正延伸性阅读

P220网络新闻报道单元整合的作用及特点:

作用:1网络新闻报道单元是克服新闻碎片化现象的一种有效方式; 碎片化表现:(1)在时效性压力下形成的新闻碎片 (2)新闻的简单堆积带来的碎片化

(3)不同形式的新闻缺乏有效的整合带来的碎片化 2网络新闻报道单元是体现网络媒体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点:首先,它是以某一稿件为骨干的,其他稿件都是以它为中心服务于它,因报 道线索明确。 其次,这种报道相对于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来说容量相对较小,通常也不是可 再延展的,即不会反复更新。 最后,它往往是对现有的新闻素材的被动利用,其新闻稿件可以出自不同的 来源。

P225\\227网络新闻专题的整合:

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1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2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3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专题,4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其报道的原则:1具有深度报道意识, 2追求信息客观平衡, 3运用多媒体思维, 4保持线索的完整性,

5讲求结构的逻辑性, 6提高互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7注重界面的有好与美观,8突出网站的特色与资源优势。 P243图片的作用:

传达现场感:让受众获得对新闻现场的直观感受,记住那些有代表性的瞬间。 定位报道基调,烘托气氛:受众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专题中的照片,一张好 的照片能让受众在瞬间形成对专题的基本认识,还能渲染报道的气氛。 补充、解释新闻信息:新闻图片能很直观的阐释出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 提供旁证:图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旁证的材料,增加文字新闻的说服力。 调节视觉感受:图片是影响读者视觉感受的重要因素,大量的文字容易造成视 觉疲劳一张好的图片能引起读者视觉上的兴趣,帮助读者视线的流动。 消除距离感:纯文字的信息缺乏直观印象,照片则有助于消除这种感觉,拉近 读者与报道对象的距离。

设置导航:利用flash技术可以使图片产生导航与内容整合功能,图片就成为 一种导航手段。

提供比较:通过资料图片,能形成纵向与横向的对比。一些网络新闻专题会提 供多家报纸对于同一事件报道的版面和照片,既有利于活跃页面气 氛,又便于读者进行比较。

传授知识:一写与新闻主题相关的照片能起到知识介绍的作用,这些知识不仅 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也可以为新闻报道服务。 P252网站的栏目设计:

类型:核心服务类栏目、特色服务类栏目、活动类栏目、自我推荐类栏目。 栏目的设计原则:简短、明确、统一。

P261网站设计的易用性:网页的易用强调的是给用户最方便的,舒适的体验: 1网页信息传输与打开的速度(网络宽带、网页文件的大小) 2界面设计的简洁性与稳定性 3网站的结构与导系统的合理性 4栏目名称的准确性与指向的明晰性 5页面色彩的舒适度 6用户参与的便捷度 7附加功能的方便度 P274网络编辑思想的传达: 推荐手段、时间手段、“强势”手段、结构手段、标题手段集合手段

第八章

P282手机多媒体新闻的编辑:(选择、加工)

手机图片新闻的选择(真实性,技术角度),

手机音频新闻的选择(能传达现场感的,能对新闻其道补充证实的,评论类新 闻适合音频),

手机视频新闻的选择(突发事件的还视频,实时天气或路况视频,有证实性或证伪性画面的视频,)

第九章

P292网络论坛管理 一般原则:张弛有度、松紧适当 审时度势、灵活把握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具体任务:论坛的成员管理:1进入机制2 保护机制 3激励机制4惩戒机制 5关系协调机制6资料分析机制7发展机制8活动机制 论坛的内容管理:1、内容的审查2、内容的提升3、内容的整合 P302网络媒体对博客的利用:

一通过博客获得新闻线索:事件性线索 现象性线索 二通过博客核实新闻

三利用博客开发评论资源:普通博客中的代表,媒体从业者,专家 四利用博客资源组织专题 五博客事件引发新闻报道 P305专业媒体运用微博的基本目标:

一、微博在媒体新闻报道层面的运用

1利用微博发现新闻线索2……核实新闻3……拓展新闻报道4……扩大报道影响 二、微博在媒体发展层面的运用

1利用微博塑造媒体品牌 2利用微博开辟新的传播平台 P312意见领袖策略……

数字媒体传播概论--彭兰著汇总

《数字媒体传播概论》第一章P3数字技术:主要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即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即由二进制代码0和1所表示的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存储,传播等。P5数字传播技术的特点:1、技术获得的低门槛;2、信息制作的低成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96f35omx6trx01723y3gzju6vsnw00dh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