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V0?V2?V3?V4?9.42?113.04?2.83?125.29m3>3211.25m3

符合设计要求.

2. 二级消化池设计计算 (1)二级消化池容积

式中: Q——污泥量(m3/d);

P——投配率(%),本设计取8%; n——消化池个数,本设计设置1座。

由于二级消化池单池容积与一级消化池相同,因此二级消化池各部份尺寸同一级消化池。

第六节 机械脱水间设计计算

1. 污泥机械脱水设计说明:

污水处理厂污泥二级消化后从二级消化池排出污泥的含水率约95%左右,体积很大。因此为了便于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做脱水处理,使其含水率降至60%-80%,从而大大缩小污泥的体积。

(1) 污泥脱水机械的类型,应按污泥的脱水性质和脱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 (2) 污泥进入脱水机前的含水率一般不应大于98%。

(3) 经消化后的污泥,可根据污水性质和经济效益,考虑在脱水前淘洗。

(4) 机械脱水间的布置,应按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并应考虑泥饼运输设施和通道。 (5 )脱水后的污泥应设置污泥堆场或污泥料仓贮存,污泥堆场或污泥料 仓的容量应根据污泥出路和运输条件等确定。

(6) 污泥机械脱水间应设置通风设施。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 2.脱水机选择

本设计采用滚压脱水方式使污泥脱水 ,脱水设备选用我国研制的

DY-3000型带式压滤机,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干污泥产量600kg/L,泥饼含水率可以达到75%~78%,单台过滤机的产率为24.6~29.4kg / ( m2 h),选用3台,2用1备。工作周期定为12小时。机械脱水间平面尺寸设计为 L×B= 40m×12m .

第四章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1. 总平面布置原则

该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构筑物有:机械除渣格栅井、污水提升泵房、平流沉砂池、辐流初次沉淀池、鼓风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泵房、浓缩池、消化池、计量设施等及若干辅助建筑物。

总图平面布置时应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① 处理构筑物与设施的布置应顺应流程、集中紧凑,以便于节约用地和运行管理。 ② 工艺构筑物(或设施)与不同功能的辅助建筑物应按功能的差异,分别相对独立布置,并协调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如地形走势、污水出口方向、风向、周围的重要或敏感建筑物等)。

③ 构(建)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交通、管道(渠)敷设、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④ 管道(线)与渠道的平面布置,应与其高程布置相协调,应顺应污水

处理厂各种介质输送的要求,尽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回曲折,便于节能降耗和运行维护。

⑤ 协调好辅建筑物,道路,绿化与处理构(建)筑物的关系,做到方便生产运行,保证安全畅道,美化厂区环境。 (2)总平面布置结果

污水由南边排水总干管截流进入,经处理后由该排水总干管排入河流。

污水处理厂呈长方形。综合楼、职工宿舍及其他主要辅助建筑位于厂区东北部,占地较大

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在厂区西部,沿流程自南向北排开,污泥处理系统在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西部。厂区主干道宽7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小于15米,次干道宽4米,两侧构(建)筑物间距不小于10米

该厂平面布置特点为:流线清楚,布置紧凑。鼓风机房和回流污泥泵房位于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一侧,节约了管道与动力费用,便于操作管理。污泥消化系统构筑物靠近四氯化碳制造厂(即在处理厂西侧),使消化气、蒸气

输送管较短。节约了基建投资。办公室。生活住房与处理构筑物、鼓风机房、泵房、消化池等保持一定距离,位于常年主风向的上风向,卫生条件与工作条件均较好。在管线布置上,尽量一管多用,如超越管、处理水出厂管都借道雨水管泄入附近水体,而剩余污泥、污泥水、各构筑物放空管等,又都与厂内污水管合并流人泵房集水井。第二期工程预留地设在一期工程右侧。 具体布置见附图1

第五章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的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等的标高,选定各连接管渠的尺寸并决定其标高。计算决定各部分的水面标高,以使污水能按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第一节 控制点高程的确定

1.进厂管有一根,流量为0.551m3/S,选用800m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进厂端设计管内底标高为321.00m。

2.考虑将出厂水水通过重力自流排入附近的涪江。河流20年一遇的洪水位为322.5m。因而可以确定出厂管的管内底标高,出厂管选用1200mm的钢筋混凝土圆管一根,出厂水排放点河流3km,总水头损失为3.38m,出厂水排放点的水位标高应不低于322.5m+4.38m=326.88 m,拟取326.9m。

第二节 各处理构筑物及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计算

污水处理厂的水流常依靠重力流动,以减少运行费用。为此,必须精确计算其水头损失(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时,精度要求可较低)。水头损失包括: (1)水流流过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包括从进池到出池的所有水头损失在内;在作初步设计时可按下表估算。

(2)水流流过连接前后两构筑物的管道(包括配水设备)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

(3)水流流过量水设备的水头损失。

表1 构筑物水头损失表

表2 污水管渠水力计算表

名称 出水口至计量堰 计量堰至二沉池 二沉池至集配水井 配水井至曝气池 曝气池至初沉池 初沉池至配水井 配水井至沉砂池 设计流量(L/s) 551 278 278 278 278 278 278 管段设计参数 管径(mm) 10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I(‰) V(m/s) 1.00 1.50 1.80 2.70 1.80 1.80 1.60 0.8 0.8 0.9 1.2 0.9 0.9 0.8 管长(m) 3000 40 20 75 25 45 75 沿程 3.00 0.06 0.04 0.20 0.05 0.08 0.12 水头损失 局部 0.176 0.267 0.168 0.306 0.077 0.168 0.308 合计 3.18 0.33 0.20 0.51 0.12 0.25 0.43 名称 出水口至计量堰 计量堰 计量堰至二沉池 二沉池 二沉池至集配水井 配水井至曝气池 曝气池 曝气池至初沉池 初沉池 初沉池至沉砂池 沉砂池 细格栅 水面上游标高(m) 329.00 329.50 330.76 331.50 331.79 332.00 332.80 334.05 334.15 334.45 334.57 335.08 水面下游标高(m) 328.56 329.00 329.50 330.76 311.50 331.79 332.00 332.80 334.05 334.15 334.45 334.82 构筑物水面地面标高(m) 标高(m) 326.30 311.46 326.30 326.30 311.2 326.30 326.30 312.7 326.30 326.30 326.30 313.31 326.30 326.30 314.26 314.46 326.30 326.30 第三节 污水系统高程计算 污水处理厂设置了终点泵站,水力计算以接受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沿污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的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

由于河流最高水位较低,污水厂出水能够在洪水时自流排出。因此,在污水高程布置上主要考虑土方平衡,设计中以曝气池为基准,确定曝气池水面标高332.00m,由此向两边推算其他构筑物高程。计算结果见下表3

表3 构筑物及管渠水面标高计算表

计算结果是出水口水面标高328.56m,满足排放要求。污水高程布置图见附图2

第四节 污泥系统高程计算

1.初沉池排泥系统的管道长度为L=250m,管径选用D=200mm,污

泥在管内呈重力流,流速为v=0.8m/s,水头损失为:

hf?2.49(Lv1.852500.81.85)()?2.49??()?2.6m D1.17CH0.21.7771式中: CH——污泥浓度系数,本设计CH=71。

2. 污泥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

当污泥以重力流排出池体外时,污泥处理构筑物的水托损失以各构筑物出流水头计算,初沉池,浓缩池,消化池取1.5m,二沉池取1.2m。 3. 污泥高程布置

消化池高度较高,可以满足后续脱水机房的需要,考虑土方平衡,确定一级消化池泥面为地上6.0m,即332.6m。从污水高程可知初沉池液面标高和二沉池液面标高。

表4 连接管道水头损失

表5 污泥处理构筑物计管渠水面标高计算表

二级消化池

设 计 体 会 名称 上游泥面标 高(m) 下游泥面标 高(m) 构筑物泥面标 329.41 高(m) 地面标高 (m) 初沉池326.3 通过这次课 程设计,我对我们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3 任务及目前的形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还掌握了很多关于给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巩固了所学的初沉池至沉砂池 329.41 326.78 326.3 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下学期做贮泥池 毕业设计做好基础. 326.78 326.3 同时,我发现了自己专业理论基础还不够扎实,观察不仔细,考虑问题浓缩池至贮泥池 ,认为328.37 通过进326.78 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自己50.00不全面等方面的不足还需要一步的。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本专业的了解,更加增添了我对本专业浓缩池 328.37 326.3 的信心。 一级消化池 333.0 326.3 326.3 参 考 文 献 一级消化池至二 1. 给排水教研室编.排水工程(二)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333.00 381.47 级消化池 2. 张自杰,林荣忱,金儒霖编. 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81.47 326.3 3. 李圭白编. 水质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二级消化池至脱 381.47 329.59 326.3 4. 韩洪军,杜茂安主编.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水机房 5. 南国英,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工程工艺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脱水机房 329.9 326.3 6. 尹士君,李亚峰等编着.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 张智,张勤等编着.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1999 8. 化学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典型设计实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9.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6

10.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6

11.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9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6

12.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6

13.《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二册,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V0?V2?V3?V4?9.42?113.04?2.83?125.29m3>3211.25m3符合设计要求.2.二级消化池设计计算(1)二级消化池容积式中:Q——污泥量(m3/d);P——投配率(%),本设计取8%;n——消化池个数,本设计设置1座。由于二级消化池单池容积与一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b66p2lz4o5v45r56fo51lh1d7s0l1009a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