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
程”的理念和目标2(二篇)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一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糖葫芦”的故事二
- 1 -
案例:“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的理念和目标(2)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是指在以幼儿园为核心,与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体系中,有利于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目的、有选择、有组织的经验体系。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是指在以幼儿园为核心,与家庭和社区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体系中,有利于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目的、有选择、有组织的经验体系。
一、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理念
1.整合观:确立培养“完整儿童”的新观念。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合过程。为此,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应尽可能促进幼儿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道德的诸方面整体发展。课程设计时注意两个层面:(l)知识与个性的整合。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和途径,而个性培养是目的。个性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传授,但不能因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培养。(2)个性各层面的整合个性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幼儿不同发展阶段。
2.主体观: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积极的交互作用得到实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提供环境、控制环境和调整环境三个方面,而不是包办代替。
3.发展观:幼儿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个体。在幼儿阶段,幼儿个性相对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兴趣、能力及习惯等个性特质的培养是有过程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孩子的成长,既相信孩子是发展的,又相信孩子的发展是过程性的这对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来说显得重要。
4.生活观: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活动,幼儿的活动就是幼儿的经验。因而幼儿园课程要反映幼儿的生活,将幼儿生活中有益的经验纳入课程,生活应是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的源泉。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都是教师教育的机会,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都是课程的内容。
5.个体观:每个幼儿既具有幼儿的共性,也具有各自的个性,应充分尊重由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而导致的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2
课程应保证每一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每一个幼儿创造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条件,而不是一
6.环境观:除了显性物质环境的提供外,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也强调隐性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非常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形成教师和谐人格,以教师良好个性塑造幼儿的良好个性。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做好家长培训工作,使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入家长心中,使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形成一个隐性的健康和谐的个性培养环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二、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的目标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目标来源于社会需要、儿童发展和知识经验体系三个层面。幼儿的个性培养离不开幼儿的社会活动和行为表现,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情感体验和粗浅的价值观念。为此我们以个性理论为支撑,以便于教师在实践中操作为原则,构建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立体目标体系。
1.学会生活:通过生活活动和健康活动,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保健意识和身体锻炼习惯。
2.学会做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感受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规范意识和道德品质,体验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形成幼儿良好、坚强的性格。其中包含对人忠诚,具有同情心;对自己既谦虚又自信;对学习既遵守纪律又开拓进取、富有创造性;知道节约,爱惜公共财物等。
3.学会求知:通过活动,发展幼儿对事物广泛而积极的探究兴趣,养成学习的正确行为习惯(如倾向、善思、读写等)以及发展操作、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和表达等能力,为幼儿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学会生存:通过活动,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环保意识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5.学会审美:从小学会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学会欣赏美、体验美和表达美,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情感特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