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29. 螺杆泵的理论排量计算公式Q=5760eDTn中的e代表的是( B )。 A、螺杆泵的外径 B、转子偏心距 C、定子导程 D、转速
330. 螺杆泵的理论排量计算公式Q=5760eDTn中的n代表的是( D )。 A、螺杆泵的外径 B、转子偏心距 C、定子导程 D、转速 331. 螺杆泵井投产后,减速箱正常运转一个月时,应停机放掉减速箱体齿轮油并清洗箱,加入新的齿轮油后,每( C )个月更换一次。
A、1 B、2 C、3 D、6 332. 空心转子螺杆泵井,可采用( B )或热洗车进行热洗清蜡。
A、掺油热洗 B、掺水热洗 C、化学热洗 D、机械 333. 冬季温度低,螺杆泵井不能( B )时间过长。
A、生产 B、停机 C、洗井 D、作业 334. 螺杆泵洗井时( A )不能过高、排量不能过大。
A、温度 B、电流 C、压力 D、速度 335. 从油井到计量间(站)的管网叫( C )流程。
A、井场 B、站 C、集油 D、输油
336. 把原油和天然气从井口输送到转油站的过程中所用的集输顺序和方法叫( D )。 A、管线 B、管道
C、管网 D、油气集输流程
337. 井间(站)双管集油流程系统中,单井流程主要有(D )两大类。 A、扫线、加药 B、生产、洗井
C、计量、洗井 D、单管生产、双管生产
338. 单管生产井口流程是:油井生产出的油水混合物→( D )→出油管线。 A、地面循环 B、计量仪表 C、汇管 D、油嘴
339. 双管掺热水生产井口流程包括三部分:掺热水保温流程、热洗流程、( C )流程。 A、双管掺热水 B、生产流程 C、地面循环 D、水套炉保温 340. 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应关闭井口( C )阀门。 A、总 B、生产 C、套管热洗和直通 D、回压
341. 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井口( D )阀门应全部打开。
A、油压 B、掺水 C、直通 D、回压 342. 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应控制井口( A )阀门。
A、掺水 B、直通 C、套管热洗 D、生产
343. 双管抽油机井产能较高时,不需要掺水伴热,可以在正常生产流程下,打开( C )阀门,关闭掺水阀门。 A、测试 B、放空 C、直通 D、套管热洗 344. 抽油机井热洗时首先应打开( C )阀门。
A、掺水 B、油压 C、直通 D、测试 345. 抽油机井倒正常生产流程时,首先应关闭( D )阀门。
A、生产 B、回压 C、掺水 D、套管热洗 346. 抽油机井(双管)井口生产流程有( D )。 A、正常生产流程、热洗流程
B、正常生产流程、热洗流程、压井流程
C、正常生产流程、热洗流程、压井流程、抽压流程
D、正常生产流程、双管生产流程、热洗流程、压井流程、抽压流程
347. 双管掺水生产的抽油机井在正常生产时,井口的生产总阀、生产阀、( B )阀门是全部打开的。 A、直通 B、回压 C、洗井 D、油压 348. 抽油机投产前应先打开( D )阀门。
.. ..
. . .
A、掺水 B、油压 C、测试 D、直通 349. 抽油机井热洗结束后应打开( C )阀门。
A、直通 B、测试 C、掺水 D、套管热洗 350. 抽油机井憋压操作时应关闭生产阀门、回压阀门和( B )阀门。 A、生产 B、掺水 C、总 D、油压
351. 抽油机井热洗流程是:计量站热水→井口( C )阀门→套管阀门→油套环形空间。 A、测试 B、掺水 C、热洗 D、放空 352. 抽油机井热洗时,热洗排量应由小到大,( A )。
A、逐步升温 B、迅速升温 C、逐步降温 D、迅速降温
353. 确认倒回流程正确后,录取油压值、套压值,此时油压有明显上升,而套压( C )时说明洗井质量较好。 A、上升 B、下降
C、接近零 D、接近洗井前压力
354. 抽油机井热洗中要观察油压、套压变化,用手不断摸总阀体,若温度由凉逐渐变热,再变凉,再变热,并很快接近进口温度时,说明油井( B )。
A、没洗通 B、已洗通 C、温度不够 D、温度过热
355. 洗井结束后,要及时与计量站或转油站联系停泵,倒回原生产流程,确认计量站或转油站停泵后,关闭( D )热洗阀门,开掺水伴热阀门。
A、流程 B、干线 C、油管 D、套管
356. 在确认洗井畅通后,用钳形电流表测电流,若抽油机驴头上、下行电流差值( A ),说明油井生产正常,可停止洗井。
A、较小 B、较大 C、与洗井前相近 D、相等 357. 抽油机井憋压时,首先应关闭( D )阀门。
A、生产 B、回压 C、油压 D、掺水(油)
358. 在确认憋压数据录取全后,应打开回压阀门泄压,当压力下降稳定时,启动抽油机,打开( D )阀门。 A、生产 B、回压 C、油压 D、掺水(油) 359. 抽油机井憋压时应打开( D )阀门。
A、生产 B、回压 C、油压 D、两侧套管 360. 抽油机井憋压时,应关闭生产阀门、回压阀门和(D )阀门。 A、清蜡 B、热洗 C、套压 D、掺水 361.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时要记录三个以上( B )随时间的变化值。 A、产量 B、压力 C、温度 D、电流
362.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时井口压力一定要根据井口( D )和泵径大小而定。 A、憋压时间 B、井口压力表 C、停抽时间 D、设备耐压情况
363.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时,需要更换经校验合格的( A )压力表。
A、大量程的 B、与正常生产需要量程相符的 C、与憋压前使用量程相同的 D、普通的
364.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结束后应( B )的压力表,打开回压阀门,恢复正常生产。 A、继续使用大量程 B、换回原来 C、重新校对原来 D、换新
365.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结束后应画出憋压曲线及( D )曲线。
A、油压 B、套压 C、回压 D、压降 366.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时要关闭( C )阀门开始憋压。
A、套压 B、油压 C、回压 D、生产
367.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结束后,需要换回原来的压力表,打( C )阀门,恢复正常生产。 A、套压 B、油压 C、回压 D、生产
368. 抽油机井井口憋压时,打开回压阀门泄压待压力( A )后关闭回压阀门,开始第二次憋压,憋压共进行三次。
.. ..
. . .
A、平稳 B、上升 C、下降 D、归零
369. 抽油机运转时,如果上、下冲程中( A )所受负荷相差很大,这种上、下冲程中负荷的差异就称为抽油机不平衡。
A、电动机 B、驴头 C、游梁 D、支架 370. 抽油机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使上、下冲程中( B )的负荷相同。 A、驴头 B、电动机 C、游梁 D、曲柄 371. 测量抽油机平衡率常用的方法是( B )法。
A、测示功图 B、测电流 C、观察 D、测时 372.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方式中,最常见的是( B )平衡。
A、游梁 B、曲柄 C、气动 D、复合
373. 抽油机井调平衡操作的第一个步骤是用( D )测抽油机上、下行程电流峰值。 A、万用表 B、压力表 C、兆欧表 D、钳形电流表 374. 抽油机井调平衡时,如向外调曲柄应停在水平位置的( B )。
A、左下方15°或右上方15° B、左下方15°或右下方15° C、左上方15°或右下方15° D、左上方15°或右上方15° 375. 抽油机井调平衡时,如向调曲柄应停在水平位置的( D )。
A、左下方15°或右上方15° B、左下方15°或右下方15° C、左上方15°或右下方15° D、左上方15°或右上方15° 376. 抽油机井调平衡时,松平衡块螺栓顺序与平衡块移动方向( A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D、不同 377. 油井出蜡受( A )的影响最大。
A、温度 B、深度 C、压力 D、含气量 378. 强磁防蜡器防蜡,是将防蜡器安装在( A )。
A、抽油泵下面 B、抽油泵上面 C、筛管下面 D、筛管上面 379. 热力清蜡是利用( B )提高液流和管子的温度,熔化沉积于井筒中的蜡。 A、电能 B、热能 C、化学反应 D、物理反应 380. 强磁防蜡器减缓结蜡的原理是( B )。
A、增加流速 B、破坏石蜡结晶格局 C、增加原油温度 D、改变油管壁的润湿特性 381. 涂料油管可减缓结蜡速度,其防蜡机理是( D )。
A、油与油管不接触 B、表面光滑,亲油憎水 C、绝热性好 D、表面光滑,亲水憎油 382. 抽油机井对结蜡采取的措施是( C )。
A、清蜡 B、防蜡
C、先防蜡后清蜡 D、先清蜡后防蜡
383. 抽油机井热洗清蜡时,热洗液温度一般应保持在( C )℃。
A、30~40 B、40~50 C、70~100 D、120~130 384. 抽油机井热洗时可以不停抽,排量( D )。
A、波动变化 B、稳定不变 C、由大到小 D、由小到大 385. 常用的机械清蜡方法是( D )。
A、热水洗井 B、加防蜡剂 C、加清蜡剂 D、刮蜡片清蜡 386. 刮蜡片清蜡适用于结蜡不严重的自喷井、气举井、( A )。
A、电泵井 B、螺杆泵井 C、抽油机井 D、空心杆井 387. 抽油机井( D )不是含气高。
A、原油混气严重 B、有间喷能力 C、易发生气锁 D、泵充满系数高 388. 适用套管放气阀的井是( C )。
A、只有抽油机井 B、只有电动潜油泵井
.. ..
. . .
C、抽油机井和电动潜油泵井 D、自喷井
389. 防气的方法中( B )对抽油机井是最有效最适用的。
A、放套管气生产 B、在泵的进口下面装气锚 C、套管放气阀控制套压 D、提高冲次 390. 防止气锁的方法中无效的是( D )。
A、放套管气生产 B、在泵的进口下面装气锚 C、控制套压,提高油液进泵压力 D、提高冲次
391. 油井出砂的原因有地质方面的因素和( D )方面的因素。
A、设备 B、管理 C、设计 D、开采
392. 造成油井出砂的地质因素有:岩石的地应力状态、岩石的胶结强度、原油( B )。 A、粘度 B、物性 C、密度 D、摩擦阻力 393. 油井( D )防砂的方法有砾石充填防砂、绕丝筛管防砂、割缝衬管防砂。 A、井下 B、技术 C、工艺 D、机械 394. 油井化学防砂方法分为人工井壁防砂和人工( D )防砂。 A、树脂核桃壳 B、水泥砂浆 C、酚醛塑料砂浆 D、胶结砂层
395. 注水系统中,由总阀门,泵压表,汇管,上、下流阀门,水表和油压表共同组成的是( D )。 A、分水器 B、配水器 C、流量计 D、配水间 396. 单井配水间注水流程最突出的优点是( C )。
A、压力表少 B、适用于任何井网 C、管损小 D、操作方便 397. 多井配水间注水流程最突出的优点是( D )。
A、压力表少 B、适用于任何井网 C、管损小 D、操作方便
398. 单井配水间配水流程是:从注水站来的高压水→( B )阀门→高压水表→配水阀门(水表下流阀门)→井口。 A、流量计 B、上流 C、来水汇管 D、回压 399. 注水井单井流程不仅要满足注水流量要求,还要满足( B )要求。 A、防冻 B、耐压 C、抗腐蚀 D、耐高温
400. 注水井正常注水时,应全部打开的阀门是:注水上流阀门、( A )阀门和注水总阀门。 A、来水 B、套管 C、测试 D、油管放空 401. 注水井正常注水时,应控制的阀门是( C )阀门。
A、回压 B、测试 C、注水下流 D、油套连通
402. 注水井正常注水时,应关闭的阀门是( C )阀门、测试阀门、油管放空阀门。 A、注水上流 B、注水下流 C、油套连通 D、洗井
403. 注水井正注的流程是:配水间的来水经生产阀门、( D )阀门,从油管注入油层中。 A、洗井 B、测试 C、油套连通 D、总 404. 注水井正注洗井时应先开井口总阀门,再( B )井口生产阀门。
A、关闭 B、打开 C、先关后开 D、先开后关 405. 注水井反注洗井时应先开套管阀门,然后( C )井口生产阀门。 A、先关后开 B、先开后关 C、关闭 D、打开 406. 注水井正洗井时,洗井液从( B )进入,油套管环形空间返出。 A、套管 B、油管 C、油套管 D、洗井阀 407. 注水井反洗井时,洗井液从油套管环形空间进入,( D )返出。 A、洗井阀 B、油套管 C、套管 D、油管 408. 三次采油的目的是提高油田( B )。
A、开发速度 B、最终采收率 C、经济效益 D、开发规模
409. 三次采油常用的方法有注化学剂、注天然气、注二氧化碳气、注( C )、注热介质等。 A、压井液 B、蒸汽 C、细菌 D、水
.. ..
. . .
410. 三次采油技术主要包括聚合物驱、化学复合驱、气体混相驱、蒸汽驱、( A )驱等。 A、微生物 B、粘土 C、沥青 D、热介质 411. 聚合物水溶液可以增加注入水的( C )。
A、流量 B、流速 C、粘度 D、温度 412. 聚合物水溶液可以降低水侵带岩石的( A )。
A、渗透率 B、粘度 C、溶解性 D、荧光性 413. 聚合物水溶液可以提高注入水的( D )。
A、相对粘度 B、动力粘度 C、运动粘度 D、波及效率 414. 能使聚合物溶液粘度提高的方法是( B )。
A、降低浓度 B、提高浓度
C、升温 D、降低相对分子质量 415. 能使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的因素是( B )。 A、降温 B、升温
C、提高浓度 D、提高相对分子质量 416. 对聚合物驱油效率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D )。 A、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B、油层温度 C、聚合物浓度 D、pH值 417. 可降低聚合物驱油效率的是( B )。
A、提高聚合物浓度 B、降低聚合物浓度 C、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D、pH值 418. 降低聚合物驱油效率的非地质因素是( A )。
A、降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B、油层非均质性 C、提高聚合物浓度 D、降低注入水矿化度 419. 油藏地层水和油田注入水( D )较高时,不适合聚合物驱油。
A、pH值 B、温度 C、杂质 D、矿化度
420. 若油层剩余的可流动油饱和度小于( D )时,一般不再实施聚合物驱替。 A、5% B、20% C、30% D、10%
421. 实施聚合物驱油时,注采井网的密度同注普通水时相比,应该( B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随意安排
422. 面积注水的井网选择,对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有影响,其中( B )井网效果最好。 A、四点法 B、五点法 C、正九点法 D、反九点法 423. 聚合物驱油的现场实施中,第一阶段注入( A )。 A、低矿化度清水 B、高矿化度清水 C、低浓度聚合物溶液 D、高浓度聚合物溶液
424. 聚合物驱生产全过程大致分为未见效阶段、含水下降阶段、( C )稳定阶段、含水回升阶段、后续水驱阶段五个阶段。
A、低压力 B、低液流 C、低含水 D、高产量 425. 聚合物驱油的注入井,要求每( B )个月测一次吸水剖面。 A、3 B、6 C、2 D、1
426. 现场实施聚合物驱油时,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和粘度必须( D )天化验一次。 A、3 B、10 C、15 D、1
427. 低含水稳定阶段的生产特点是:产油量达到峰值,含水达到最低点,生产井( B )下降,产液浓度开始上升,注入压力上升速度减缓,吸水剖面开始返转,低渗透油层吸液量开始下降。 A、流动压力 B、产液量 C、油压 D、回压
428. 含水回升阶段的生产特点是:含水回升、产油量下降、产液浓度和( A )在高的水平上稳定。 A、注入压力 B、吸水指数 C、注入液浓度 D、注水量
429. 油田注聚合物以后,由于注入流体的粘度增高、流度下降,导致油层压力传导能力变差,使油井的( A )。 A、生产压差增大 B、生产压差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