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溶液教学案
【考点归纳】 一、常见的溶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植物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点:一种可长期稳定存在的分散体系。它不一定是无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呈气、固、液三态。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
4.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6.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①降温②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①加溶剂②升温
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和质量分数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1)理解溶解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状态:必须是饱和溶液,且溶剂固定为100克 ①条件:某固定温度下 ①单位:克溶解度 2.质量分数
(1)任一溶液中溶质所占的质量百分含量,溶液可为饱和,也可为不饱和。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2)计算公式:100 溶剂质量
(2)计算公式:质量分数= ×100% 。
3.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 区别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受温度影响 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溶解溶质的质量 单位g 分数 无单位 溶解度×100% 100?溶解度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问题探究 】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碘晶体与酒精 B.硫酸钡与水 C.煤油与水 D.氢氧化铁与水
审题与思路:煤油和水互不相溶则形成乳浊液;BaSO4和Fe(OH)3不溶于水,则形成悬浊液;碘晶体溶于酒精,即得碘酒。答案:A
总结: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混合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理解透彻,掌握其本质(见前所述)
【例2】:今有t①时A物质的溶液100克,向该溶液中加入10克A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
A.t①时该溶液中加入5克A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 B.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
C.t①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
D.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
审题与思路:t①时溶液中加入10克A溶质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只加入5克 A,溶液一定不饱和,并且100克溶液中溶剂量小于100克,所以可以判断t①时A的溶解度大于10克。答案:A、C
总结: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稀溶液也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即使是同种溶液也不一定,因为温度不确定,如:0①时的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60①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
【例3】:下图是A、B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A、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t①,这时( )
A.A、B均析出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A、B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只有A析出
审题与思路:曲线图表示了温度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而不是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思维的转换。由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溶质的溶解度,只有饱和溶液才能析出晶体,A、B各溶解在150克水中又蒸发了50克水,则A、B在100克水中分别溶解了50克和80克,计算出t①时A、B的溶解度与之比较,即可判断析出的晶体是何种物质。
t①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40%,则A、B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S为: 100①40=(100+S)①S S=
400060=66.7(克)
则可知,对于A物质,因只溶有50克,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对于B物质,因溶解了80克,大于66.7克,所以蒸发50克水冷却至t①时,有晶体析出。A、B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因A不饱和而B饱和,所以t①时二者不可能相等。
解此题时要非常细心,考虑要面面俱到,否则极易出错。答案:B
总结:对于数据型曲线图,关键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深刻理解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并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分析题意,一般要求我们数学、物理等学科有一定基础和实力。
专题四综合测试题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3分×10=30分)
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