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
机械设备管理责任人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颁发的各项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负责检查本项目施工中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
2、协助分管经理编制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方案、规章。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复审工作,对违反机械操作规程的作业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4、严格执行公司的机械设备修理、保养、检查制度,掌握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并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5、定期对现场机械设备实行安全运行检查,切实做好隐患整改工作。
6、负责参与对现场中小型机械的入场、安装、检测、验收工作,并做详实文字记载。
7、监督检查机械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工作,落实安全交底、安全检查、交接班等系列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原始记录。
8、积极协助处理现场机械事故,组织落实“三不放过”的措施。
机械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
现场操作人员
1、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作业。
2、机操工必须严格遵守现场机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本人所操作的机械安全运行负责。
3、操作前,必须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机械的安全、防护装置及技术性能等,并进行试运转。
4、操作中,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机械作业区,不准对处在运行或运转中的机械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工作完毕,清理现场,拉闸断电,锁好电闸箱。
5、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来自任何方面的违章、违规指令。当使用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
6、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检测维修,严禁机械带病作业,发生事故或未遂恶性事故时,必须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7、进行日作业两班或轮流作业时,操作人员应实行交接班制,认真填写机械运转、交接班记录;夜间作业,现场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机械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
项目分管经理
1、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机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制定实施细则,负责检查执行情况,加强对机械管理工作的领导。
2、制定机械管理的计划、目标、措施等,并领导组织实施。 3、负责对本项目机械管理和维修机构、体制的设置,合理配备有关人员。
4、负责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指导,贯彻安全监督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机械事故的分析处理。
5、负责组织机械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
6、组织机械设备的定期综合检查,定期向上级汇报机械管理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7、组织机械设备经济承包和租赁制,推行机械经济核算,保证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8、协助租赁单位对租赁机械的进场、安装、使用、维修的管理,对租赁机械设备作使用前初验认可。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1、各种施工机械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制定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测方案,并如实填写施工机械安装、使用、检测、自检记录。
2、在机械设备进场前,应结合现场情况,做好安装、调试等部署规划,并绘制出现场机械设备平面布置图。
3、机械设备安装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保养、检修,达到安全要求后再进行安装,并按计划实施日常保养、维修。
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配备应保持相对稳定,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不得随意调动、顶班。
5、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例保制度,凡不按规定执行者均按违章处理。 6、大型设备应有建设部、劳动部门检验认可,才能租赁、安装、使用。
7、各种机械设备在移动、清理、保养、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设专人监护,在设备使用间隙或停电后,必须及时切断电源,挂停用标志牌。
8、凡因违章、违纪而发生机械人身伤亡事故者,都要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制度
1、机械设备安全操作使用知识,必须纳入“三级教育”容。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再教育。
3、安全教育要分工种、分岗位进行。教育容包括:安全法规、本岗位职责、现场其它标准、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操作规程、事故案例、注意事项等,并有教育记录,归档备查。
4、执行班组每日班前讲话制度,并结合施工季节,施工环境,施工进度,施工部位及易发生事故的地点等,做好有针对性的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5、各项培训、考核试卷、标准答案、考核人员成绩汇总表,均应归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