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初步学会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2.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3.以人的血友病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外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增强提高人口素质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1.本节主要讲述了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等内容。 2.介绍了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和人类染色体的几种类型并对染色体组型作了分析。关于性染色体,教材以人为例主要介绍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讲述了伴性遗传的
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3.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染色体组型的概念、XY型性别决定方式、人类血友病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难点: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建议课时】
2课时。 三、学情分析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所学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有密切联系,既是对前者的补充,又是核遗传规律的进一步延伸。其实质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表现。学生对此内容好奇心强,学起来有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染色体组型这一课题,通过展示染色体组型(男性和女性)图,引导学生对人类雌雄个体染色体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学生在细胞水平上对常染色
体和性染色体有感性认识。学生具备了性染色体的知识且获得了性别比例的数据,理解性染色体的教学内容也就容易多了。 2、 通过学生活动,分析遗传科学家探索伴性遗传的历程 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家探索知识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热情,自然而然就会主动的积极的要求去学习,并且加深对科学的探索过程和实验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通过学生分析,归纳伴性遗传规律
通过相关的遗传理论来解释人类血友病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教 学 过 程 序 设疑导入 发育成雄性个体? 2. 为何生物中雌雄个体比例大致为1:1 ? 3. 人类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 秘? 一.染色那么,同学们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染色体组型;以及如何对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孵化 生长发育 首先多媒体录像展示鸡蛋————小鸡————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以及公鸡和母鸡的录像。(组织学生观看) 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教学手段 播放录像 讨论交流 1. 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体组型 (1)染色体组 提问: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常以什么时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材料?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勾画出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是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提问:该怎样确定染色体组型呢? (给每个学生准备的材料用具: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放大照片、剪刀、镊子、胶水)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 师生归纳 型的概 (在银幕上显示教材第39页人类染色体组型图、教师对此表进行解说,要念 求学生根据表中染色体的主要特征,对人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2)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步骤 ①计数:统计照片上人类染色体数目后,再将每条染色体分别剪下。 ②配对、编号:把形状、大小和结构相似的染色体配成22对,并依次编为l-22号,剩下的为X、Y染色体(银幕上显示教师的示范编号)。 ③分组、调整:将其分为7组,对排列顺序不当的,及时给予调整。 ④粘贴:按4列即第一列A和B组,第二列C组,第三列D和E组、第四列F、G和X、Y。 (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分析粘贴好后,抽几份有差异的图像在银幕上显示,进行比较讲评、当众批改。) 提问:染色体组型分析有什么意义? 教师归纳:每种生物,都有其自己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性。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于探讨动、植物的起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 讲解: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知道,人的l-22号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同,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些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另一类是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有关,这样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以,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 过渡:那么,人的性别决定属于哪种类型呢? 属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是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Y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雌性个体是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提问:有人认为生男生女的责任全在于女性,你认为这种想法科学吗?为分发用具 显示图片 学生活动 (3)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二.性染色体 什么? 教师归纳: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若由含X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女性;若由含Y的精子和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 提示: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后代的性别比理论上应为 (在XY型性别决定图解上说明)。 教师指导 学生回答 小结: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在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1)XY的性别比例?男女性别不平衡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吗?让学型性别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并各抒己见。 决定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进行讲评) 教师讲解: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还有ZW型,雌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数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 教师活动:家蚕性别决定。(在ZW型性别决定图解上说明) 资料分析:用多媒体展示建国以来我国大陆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对比历次人口普查资料,要求学生分析、发现问题。 教师讲解:自然状态下,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是1:1,但历次普查的性别比都是男性高于女性。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例如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选择生育时,生育男婴比例高于女婴。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性比偏高有其历史根源. 知识扩展 教师精讲 知识迁移:人们的观念和医疗技术会不会影响男女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