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测评(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
考点 区域农业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26、27 15、16、17、18、19、20、21、22、23、24、25、28、29
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为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为7月21日至8月1日,通过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1~122天,故B项正确。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山地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均较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均较早 答案 C
解析 南部因纬度偏低,热量条件比北部好,播种期和成熟期均比北部早,C项正确。读甲图可知,东部长白山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西部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低,
播种期和成熟期均较晚。
马铃薯又称土豆,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的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下表为乌兰察布市五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气候资料统计表(1970~2000年)。据此回答3~4题。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3.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农业生产限制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石漠化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 B.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 C.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 D.d处多冻土,土壤贫瘠 答案 A
解析 a处位于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云贵高原,该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加上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故石漠化现象严重。b处位于河湖密布的南方地区,灌溉水源充足,洪涝灾害严重。c处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d处位于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4.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有( )
①热量充足 ②气候凉爽 ③沙性土壤,透气性好 ④降水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土豆的生长习性、乌兰察布市的位置及五个代表性地区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凉爽,再加上草原地区疏松透气的沙性土壤,适宜马铃薯生长,故马铃薯的品质优良。
四子王 3,6 化德 2,8 集宁 4,3 凉城 5,5 丰镇 5,4 395 315,3 320,6 363,6 410,7 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粱,素有五台“粮仓”之称。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闭合发展。据此完成5~7题。
5.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产品品质低 B.农村劳动力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对市场适应性差 答案 D
解析 阳白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品质高;其所在地区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交通运输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外运,但不是使阳白村陷入“增产不增收”怪圈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该村过去一直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为主,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极易造成“增产不增收”。
6.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 ) A.粮食酿酒 B.酒糟喂牛 C.牛粪生虫 D.粉虫喂鸡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村循环农业链条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是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和利用,以粮食酿酒环节为切入点,以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该村发展循环农业可以( )
A.增加可用耕地面积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 C
解析 阳白村发展循环农业,并没有增加耕地面积;该循环农业链条可以促进该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是我国重要的田间雨水利用技术,通过提高作物根区的水分满足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了更有效利用雨水,在不同地区会调整沟、垄的宽度和深度。如图示意沟垄集雨技术。据此完成8~10题。
8.与种植区集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沟宽 B.垄高
C.垄宽与沟宽的比值 D.垄高和沟深的比值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垄面是集雨面,沟区是种植区,垄面越宽,沟区越窄,种植区集雨量越大,故与集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垄宽和沟宽的比值,C项正确。
9.干旱地区提高集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大垄高 B.增大沟深 C.垄上覆膜 D.沟上覆膜 答案 C
解析 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使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需要加大垄宽;增大沟深对增大集雨量效果不明显;垄上覆膜可以减少集雨面雨水下渗,增加流入沟内的雨水量,集雨效果好且不需减少太多的土地种植面积,C项正确。
10.最适合采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区域是( ) A.塔里木盆地北部 B.北方农牧交错带 C.东北三江平原 D.南方低山丘陵区 答案 B
解析 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农作物生长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采用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收集雨水作用有限,对提高总产量效果不明显,所以更适用于降水较多的北方农牧交错带,B项正确;东北和南方地区降水较为丰富,不需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读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河流的下游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完成11~12题。
1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 12.下列关于该区域农村发展方向的叙述,最合适的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大规模地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答案 C
解析 该区域是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
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即水面养鱼、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经济林木等。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不是最适宜的措施,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是农村发展主方向。
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 A.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B.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C.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D.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图示阴影区域为我国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丰富的山麓地带,因而,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
14.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 A.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B.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C.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D.过渡带植树种草——土地荒漠化 答案 C
解析 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在绿洲种小麦、棉花,若不合理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如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完成15~16题。
15.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