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
(理论课程)
一 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英文名称: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Documents 课程编码:2210042203 开课学院:人文学院
适用专业/开课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第3学期 学分/周学时:2学分/周2学时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进一步延伸,也是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古代文学课程、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基础课和重要工具。通过开设《中国古代文献学》,有得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该课程是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之后开设的基础课、工具课,对于《文字学》、《古代汉语》等课程是必要的补充,对今后的读书、工作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教学与整理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学时分配
章(专题) 导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主要内容 古典文献的总体情况与知识范围 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古典文献的目录 古典文献的版本 古典文献的校勘 古典文献的辨伪 理论学时 1 1 6 6 6 4 实验实践学时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合计学时 古典文献的辑佚 古典文献的标点 古典文献的注释 古典文献的检索 古典文献的整理 4 1 1 1 1 32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导读法并配合课件等方法,使学生对古代文献学有个全面的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结合一定的课堂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内容 导论(1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文献定义、古义与今义及文献学的知识范围 二、教学重、难点 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及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 知识要点: “文献”古义与今义的区别、文献学中的“文献”定义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及功用 知识要点: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及功用 四、实践要求 学生阅读书目:孙钦善撰《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版。教师指导。 第一章 文献的载体与类型(1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典文献的含义与主要样态,并对其发展、发现情况有基本的把握。 二、教学重、难点 古典文献的载体及其类型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知识要点: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的产生年代及载体特点 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知识要点: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及时代性 第三节 古典文献的类型
知识要点:总集、别集、单行文献、丛书、工具书的含义、功用及举要 四、实践要求
学生阅读书目:徐有福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的演变有什么特征? (二)总集和别集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6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目录学的基本知识、作用及体制、分类 二、教学重、难点: 目录的类别及目录的基本结构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知识要点:目录的定义、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目录”一词的异名、“目录学”的名义 第二节 古代目录书的类别
知识要点:国家图书目录、史志目录、私家目录、其他目录的概念与特点 第三节 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知识要点:书名、叙录、类序 第四节 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 知识要点:“六分法”、“四分法” 第五节 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知识要点: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三大意义 四、实践要求
学生阅读书目:余嘉锡著《目录学发微》,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年版。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
(一)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目录学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三章 古典文献的版本(6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善本的概念,掌握善本的特点及版本鉴定的方法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善本的特点及版本鉴定方法、版本鉴定方法及意义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版本的源流及名称
知识要点:版本的定义与现代版本的概念 第二节 版本的类别
知识要点:各种版本的概念及类别 第三节 纸书的装式
知识要点:纸书装式的概念及各种装式 第四节 版本的鉴别与选择 知识要点:版本的鉴别方法及意义 四、实践要求
学生阅读书目:1、叶德辉著《书林清话》,岳麓书社1999版。2、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版本编》,齐鲁书社1998版。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
(一)什么是善本?读书为什么要选择版本?
(二)鉴别版本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它们各有哪些局限?
第四章 古典文献的校勘(6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校勘的概念,掌握文献错误的类型及校勘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校勘的主要方法及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
知识要点:讹、脱、衍、倒、多重错误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校勘的资料
知识要点:本书的异本、他书的引文、其他资料 第三节 校勘的主要方法
知识要点: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综合考辨的特点及具体方法 第四节 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知识要点:校勘成果的各种处理形式 四、实践要求
学生阅读书目: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1998版。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
(一)为什么不应轻改古书?
(二)从事校勘应具备哪些基础知识?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辨伪的概念及伪书产生的类型,掌握辨伪的方法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辨伪的概念及辨伪的方法、要点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文献中的伪书
知识要点:伪书的概念、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辨伪 知识要点:辨伪的方法及要点 第三节 辨伪活动的历史 知识要点:不同时期的辨伪工作 第四节 伪书存在的价值 知识要点:伪书存在的重要意义 四、实践要求
学生阅读书目:梁启超著《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华书局1955年版。教师指导、 五、练习作业
(一)分析伪书出现的时代、原因。 (二)伪书的代表性著作及其各自的特征。
第六章 古典文献的辑佚(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典文献亡佚的原因及类别,掌握文献辑佚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辑本文献的搜辑、整理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亡佚
知识要点:文献亡佚的类别及原因 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
知识要点:文献辑佚的标准、程序及影响程序的因素 第三节 辑佚的基本方法
知识要点:佚文献的认定、搜辑及辑本文献的整理 第四节 历代辑佚工作概述 知识要点:不同时期的辑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