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唐县第一中学 高惠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B、深刻体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体味。 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老师适时引导。
B、注重情感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通过朗读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在读中感受作品的魅力。
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写作方面的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法学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是文学中永恒而温暖的话题。我们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体味过深沉的父爱,在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体味过细腻的母爱,在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体味过手足情深。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被称为“明文第一”的文章《项脊轩志》,来体会归有光的至爱亲情。 二、解题
1、很多文人的书斋名言简意赅而寓意深刻,寄托了个人的情怀,说说大家熟知的书斋名的什么深刻寓意:
“稼轩”: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聊斋:蒲松齡,摆茶水请路人聊天讲故事,作为《聊斋志异》的素材。
饮冰室:梁启超,《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2、归有光为自己的书斋拟名“项脊轩”有什么含义吗?(设置悬念:“项脊轩”名字的来历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什么联系?)
明确:一是说它屋小,如在项脊之间;二是因为作者的远祖
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意;(预习完成) 3、
“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如<<寒花葬志>>;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 三、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导学案预习完成) 1、作者写到一家几代的哪几位亲人?
明确:一家三代,母亲、祖母、妻子、乳母。 2、围绕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
明确:修葺项脊轩;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3、哪些事情悲,哪些事情喜?
明确:喜——修葺项脊轩;悲——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4、找出文中可以作为理解全篇思想感情的的关键之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四、合作探究
(一)品读文字,读出欣喜
1、大家在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发现了哪些“喜”
呢?
请结合导学案,展开小组讨论,用下面这个句式表述出来。 句式:我读出了 的 之喜。
明确:我读出了“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和谐之喜; 我读出了“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的静谧之喜; 我读出了“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的增胜之喜; 我读出了“偃仰啸歌”的悠然之喜;
我读出了“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的幽静之喜; 我读出了“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幽雅之喜; ……
2、总结: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逍遥惬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
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二)分析细节,体悟悲情
1、过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笔锋一转,由“喜”过度到“悲”,且叙事抒情重点在于“悲”。
2、合作探究:在对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忆叙述中,有很多细节;细节可以与人、事、物、情相关。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细节探究其描写的妙处。
第一组探究诸父异爨;第二组探究老妪忆母;第三组探究大母励志;第四组探究回忆亡妻。
提示:诵读、找细节描写、分析情感(细节的动人之处往往在于,它是人的最不经意之处、事的最不宏大之处、情的最不热烈之处、景的最不起眼之处)。
3、赏析示范:诸父异爨这一事件中有一处细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从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大家族分家之后门墙林立的凌乱之景,这些门墙客观上意味着诸父之间生活的分离,但在情感上,却意味着彼此间的隔阂与淡漠。从中,我看到了归有光面对家族分崩离析的无奈与悲凉。 4、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并进行补充。 ⑴诸父异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