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王水酸酸化解堵技术及应用
高 磊,周亚东,孙 昆
【摘 要】摘 要:酸化是油田的增产措施之一,通过采取酸化措施,有效地去除地层油路通道的堵塞。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常规酸化措施能清除地层堵塞物的30%-40%,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地层的渗透能力,增加油井产能。但常规酸化通常受到储层岩性和堵塞物性质的制约,使得去除堵塞物效率低。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岩性如变质岩、粗面岩、花岗岩,常规酸化效果较差。硝酸粉末酸化工艺技术是利用“王水”对所有的堵塞物几乎100%溶解。同时利用硝酸固体粉末腐蚀性弱、便于注入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王水酸化的问题。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0)004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王水;酸化;堵塞物;稳产
酸化工艺技术作为油田投产、增产措施,历来受到油田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油井酸化解堵主要是针对钻井过程和固井过程的钻井液和完井液以及水泥浆对油层的污染,水井增注主要是针对回注污水水质不达标对油层所造成的伤害,以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为主要目的。长期以来,酸化工艺的实施都是借助于HCl、HF、磷酸、甲酸等有机酸和无机酸来溶解除外来形成的堵塞物、地层矿物分散形成的堵塞物、地层岩石矿物等,从而达到疏通油气通道的目的。堵塞油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有机物堵塞、无机物堵塞、微生物堵塞等。至今已形成了针对无机堵塞类型的酸化解堵、针对有机堵塞类型的复合解堵工艺系列。这些新工艺在现场已见到较好的增油、增注效果,经济效益显著。研制一种能
解开上述多种堵塞物的新酸液体系,是有关研究人员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
1 延长油田永宁采油厂开发现状
1.1 永宁采油厂勘探开发历程
志丹县政府于1990年4月在无职工、无资料、无技术、无资金、无办公场所的情况成立了永宁钻采公司。公司依照“旧井垫底、贷款起步、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方针,“优先开发永宁区块、逐步向外推进”的工作思路。1991年至1992年布井13口,均在侏罗系获得较好工业油流,取得了侏罗系勘探突破,从而确保永宁勘探开发新局面。1993年,公司借助三普勘探大队,并邀请有关领导和石油专家进一步对志丹县境内石油分布规律和今后勘探整体思路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开发永宁、探明双河、勘探西川”使志丹地区石油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发现双河长6油层整装油田,纸坊长2油层含油区块,杏河李家湾长6油层含油区块以及金丁长6油层含油区块,截止2006年底,累计完成探采井3435口,勘探面积2050 km2,探明地质储量2.3×108t,累计完成原油产量590.38×104t,销售收入101.95亿元,实现利税费50.58亿元,上缴财政41.72亿元,建成年产110×104t规模的国家中型油田(见表1)。 1.2 勘探开发现状
永宁采油厂共有五个含油区块,分别为永宁含油区块、双河含油区块、纸坊含油区块、金丁含油区块、杏河李家湾含油区块。勘探面积2050 km2,其中探明区块544 km2,控制1200 km2,争议区面积306 km2,完成非地震物化探2336 km2,探明储量23027.3 ×104t,可采储量 3732 ×104t,完成各类钻井3435口。目前采油井2932口,个别含油区块以形成注采同步,集输连
接全方位开采的配套模式。 1.3 资源勘探现状
目前共完成地质储量计算共5个区块,分别为双河区块、永宁区块、顺宁区块、宜西沟区块、稍园子区块,共探明含油面积 264.5 km2,地质储量23027.3 ×104t,可采储量 3732 ×104t,并编制了相应的油田开发方案,完成非地震物化探面积2336 km2,发现一级异常37个、二级异常40个、三级异常32个,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油层在空间上和平面上分布特征及富油规律,依托西安石油大学编制了《志丹县侏罗系、三叠系沉积相》报告(见表2)。
2 永宁采油厂酸化技术的发展
2.1 酸化工作液研究
酸化工作液体质量的好坏可能决定油气井酸化增产措施的成败。酸化技术问世以来,人们不断尝试着将各种酸液体系用于施工。目前已发展完善了多种系列化的酸化工作液体系,可满足不同储层条件的施工需要。
酸化添加剂是酸化液研究的基础。经过长期深入细致的配方研究和现场应用,永宁采油厂形成了改进性盐酸解堵体系、耐高温新型土酸体系、乳化酸体系、热化学解堵体系、稠化酸体系、浓缩复合酸体系、互溶土酸体系、缓速酸体系等系列酸液体系,以适应不同地层条件的特殊需要。 2.2 酸化增产措施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酸化是油田增产措施之一,油水井化学酸化解堵措施以其高效实用、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在一些油田最常用最有效的解堵增产措施。该措施能够完全溶解油层内的无机污染物质,彻底清洗岩面上烃类及非烃类有机沉淀,改善油层的渗流能力。通过采取酸化措施,有效地去除地层油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