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育心理学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二、填空题(共 4小题,每空 1分,共 10分。) 三、名词解释(共 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 四、简答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0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种类、概念、优缺点)

种类:观察法: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的、 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者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 究方法,观察法有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调查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 楚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 法。

优缺点:1、注重学科实验基础,一门学科最基础的内容包括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 基本命题、基本原理等,把基础学科搞好了,也就掌握额本学科,

2、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知识应用是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鸿沟的一种办法,避免

了课程和知识与教育实践的脱节。 第一章

1、心理发展的特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转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主要理论(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茨基)

1、皮亚杰:1、他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化的过程,

同化: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于转化,将 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

顺应:是在人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色适应,

平衡化: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有用的信息,不断地从一种认知平衡状态达到另一 种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知平衡状态。

2、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 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是人类认识事 物的基础。

3、将智慧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大阶段,① 感知运算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 形式运算阶段

埃里克森: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离不开文化背景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 羞耻感。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第 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维果茨基:心理的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载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 上,逐渐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认为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就是指儿童独立活动,

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与别人帮助所达到的解 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所谓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者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 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助长作用。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 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 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

从众:所谓从众是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 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的表现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 现象。

服从:所谓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 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发生的。 第二章

特殊儿童心理(概念、类型、表现):

1、资质优异儿童。指智商高于常人,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在某一方面 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资质优异儿童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儿童的一般能力;二是儿 童的特殊能力;三是超过一般儿童或者常态儿童的发展水平。

类型:(1)智力型。这类儿童的智商显著的超出常人水平(2)学术型。这类儿童学业成 绩特别突出,而且有一门或几门功课特别优秀。他们有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3)创造型这 类儿童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强,思维流畅,灵活,新颖,能不拘一格地进行发明或创造。 (4)领导型。这类儿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感召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具备 领导者的素质和潜力。(5)艺术型。这类儿童有很高的艺术资质,有超出常人的视觉观察 能力、声音辨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或表演能力,擅长美术,音乐或戏剧等(6)运动型。 这类儿童运动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强,反应灵活,具有很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 擅长跳舞,杂技表演,体育运动等。

2、智力落后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又称弱智,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而且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的儿童。根据智商高低可以把智力落后儿童分成四类: (1)轻度弱智,也称为可教育的智力落后。(2)中度弱智,也叫可训练的智力落后。(3) 重度弱智(4)极重度弱智

3、盲、聋、哑儿童。这些儿童包括盲童和弱视儿童龙、聋童和重听儿童、哑童。其中还有 一部分儿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功能缺陷,由于感知功能和言语功能障碍,他们在语 言学习,思维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难以或无法适应正常学校教育,需要通过特殊教育和 训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4、情绪困扰儿童。情绪困扰儿童是一类有情绪障碍的儿童,情绪控制能力差,常常表现为 过分焦虑,紧张,敏感,但在智力上是正常的,由于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孤僻,行为难以自 我控制,所以常常表现出不良行为,例如与成年人吵闹,欺负弱小者,屡次违反纪律,甚 至破坏公共秩序,吸毒,赌博等。这类儿童在心理上主要表现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不 协调,容易发生心理冲突,自我意识发展滞后等不成熟的特征

5、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和学习失能,在国内外有着不同但相似的界定。 在我国,结合教育实际,人们普遍把学习困难儿童理解为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缺乏一般 的胜任能力,学习效果低下,成绩明显落后的儿童,这些儿童也可能存在轻度的心理或生 理障碍,但不至于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他们的主要特点是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效率低, 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水平低,焦虑水平高,常常表现出好动,注意分散,记忆 与思维紊乱,行动不协调、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在,在听说读写及运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 难。

第三章

1、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三种内驱力、学习期待和诱因)

学习需要:1、认知驱动力:以求知最为需要,以理解和掌握作为目标,是指向任务本身的 一种动机,这种内部动机的激发可以使儿童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2、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是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们(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把工作做好的需要,

学习期待:学生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意念,是学习目标在主体头脑中目标的反应, 学习期待实质是学生自定的学习目标。

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者刺激物。 2、学习动机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分析来复习)

1、强化动力理论,现代刺激反应理论家用强化来解释动力的引起。强化动力理论认为,人 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主要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合理的 使用强化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中经常采用奖励(赞扬、奖品、给予权利、 高分数)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强化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强化动机理论把动机归结为外部刺激和外部强化的作用。这种观点只强调行为产生的 外部原因,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而无法从更高的层次上解释人们的行为。

2、归因动力理论。归因动机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主要从结果来阐述行为的激起。 他认为一,个人在分析其行为成败的根由时,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 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上述成败的原因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归纳:一是 控制点,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能力、努力和身心状况属于内部原因, 而工作难度、运气和别人的反应则属于外部原因,二是稳定性,即成败原因在性质上是稳 定的还是不稳定的。能力和工作难度是较稳定的原因,而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和别人的 反应是不稳定的。三是可控性,即成败原因可否由自己控制。努力是可由自己控制的,而 能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别人的反应则均非个人所能控制。个体的归因倾向将 影响其未来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动机强度。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不稳定和可控制的 原因(如努力程度)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并相信将来一定能取得成 功;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为稳定(能力)和不可控制(如工作难度)的原因,那么他就 不会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也就不会再坚持做下去。

3、成就动机理论。麦克莱兰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个性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 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的体验时,就能激发起个体的成 就动机。他指出,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能够控制自己不受环境的影 响,并且善于利用时间,一般来说,成就动机高的人会比成就低的人取得更好的成绩。

阿特金森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败的恐惧和成功的期待对冒险行为的影响 上。他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的动机。对每一个人来 说,这两种心理倾向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一种人力求成功,另一种人避免失败。研究表 明,成就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而避免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学习 任务。这是因为中等难度的任务既存在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足够的挑战性,能满足个人 的成就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强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学习任务,因为选 择容易的任务可使他们免遭失败,而选择的任务极其困难,即使失败也可找到适当的借口, 从而减少失败感

4、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 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连。自我 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对学习动机起推动和阻碍的作用

5、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有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人文主义心 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心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 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是低级的缺失需要, 它们是学习动机的潜在因素。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高级的生长需要,它包括认知和理 解,审美,创造三种需要,生长需要是绝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的,越是满足,需要就越强。 学习是为了低级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 己的价值,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引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因 素。人本主义需要动机理论对于人类需要的科学研究有重大的启发。需要由低级向高级逐 级实现的观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价值,它促使教育工作者既不能忽视学生 的缺失需要,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实现,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第四章

1、学习策略概念:

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 控。

1、学习策略是用于学习的计策谋略,是学习方法规则等使用中的科学和艺术。2、学习策 略是学习主体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自觉主动使用的。3、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4、 学习策略的作用对象是学习活动及其要素。

2、学习策略教学的三种模式:

1、教师指导式或团队辅导式:由教师讲解上述的一般课程的内容,用较直接说明的方式教 导学生。

2、书本式或手册式:工具书

3、规程化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PQ4R阅读策略: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 顾 第五章

1、问题解决概念、特征、思维策略:

概念: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 维操作、使得问题解决过程。

特征:(1)目标指向性。既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的目的,它总是达到某个特定的终结状态

(2)操作系列性。既解决问题必须包含一系列心里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

(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通过人的认知活动来完成,不具备认知性

操作的活动,不被看做是问题解决,

思维策略: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活动中,根据一定要求和情况而采用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 式方法,1、特殊策略、一般策略和核心策略 2、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1)算法式策 略(2)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法;顺推法;倒推法;产生和检测法。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已有的知识经验,(1)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2)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3)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4)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 控的差异,(二)、问题的特征、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集体情节的为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 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三)、定势与功能固着,所谓思维定势是指连续解决问 题一系列同类型课题所产生的定型化思路,平时要注意练习学生思维的定向化又要训练其 思维的灵活性。(四)、动机与情绪、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起的,激发和维持个体 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恰当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仅对于发现问题有积极的 作用,而且对于深入分析问题、探索各种假设和反复实践,都是重要的内部动力,但是只 有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平静的心境状态,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五)、个性特征、能否顺利

的解决问题还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六)人际关系、人在复杂的社会中,解决 问题不仅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要收到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

3、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常规步骤:第一、分析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已知是什 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教学步骤:教师先带着学生分析问题,然后 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第二,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计划。问题解决的计划包括总得目标、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需要哪些特殊策略和哪些特殊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如果有了一个计划,他们解决问 题的活动就是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了。

第三,回忆已有的信息或获得新的信息。要想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学生必须有三种信息: 事实的信息、概念和原理。其中,概念和原理这两种信息对于问题的解决来说是非常重要 的。通过对善于解决问题的学生和不擅于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主要区别 在于对要解决问题说需的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上,善于解决问题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有关 的概念和原理有非常透彻的掌握,而不善于解决问题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有关的概念和 原理掌握不透彻。

第四,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案。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并发挥自己思维能力,产生一个问题 解决的正确方案。当然问题解决的方案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完美,因此学生要克服怕失 败的心理。

第五,检验问题解决过程和验证问题解决的方案。检验和验证过程要贯穿于问题解决的全 过程。验证的内容包括:对问题的认识是否充分?是否对问题真正理解了?是否产生问题 解决的计划?是否有问题解决的策略?所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是 如何决策的?

第六,及时反馈和及时补救。问题解决需要即时的反馈,其问题是正确解决了还是没有。 及时的反馈可以加速问题解决的进程。此外,当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时,需要采取补救 措施,以便把问题完全正确的解决。 第六章

1、创造思维的概念:创造思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的,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思 维方式,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 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2、创造的结构:1、先天个人特征:创造性的先天个人特征是指一个人天生就拥有的有助 于掌握某种技巧的天赋。

2、技能、动机和价值观:艾曼贝尔认为个体的创造性主要包括三种成分:有关领域的技 能、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和工作动机。有关领域的技能构成了个体可能发生反应的总方向; 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决定了他的成果或反应能否超越该领域以前的成果或反应水平。个体的 工作动机决定着一个人对待特定工作的态度,把包括诸如个体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理解 等因素,他受到个体工作动机的初始水平、社会环境中的外部压力和个体在认识上如何应 对压力等方面的因素。

3、智力品质和认知风格:高创造性个体往往在智力上表现得与众不同。创造性个体在认知 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发散思维和发现取向。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教育心理学部分复习资料整理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五、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ahwg0ghjp797950lpza3sk4u09qt500fj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