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晋江、石狮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及答案
语文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避开xuān嚣,抛开烦恼,独自享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犹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湃。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àn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xuān 嚣 澎湃( ) 扁舟( ) 变huàn
2、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有些人喜欢用望远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枝末节着眼,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蔑视。
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3、请按原文填空。(1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 (2) ,天涯若比邻。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5)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7)山重水复疑无路, 。 (8)长风破浪会有时, 。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 ,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并借此与朋友互勉。
(10)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
。
4、目前,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人曾对50个学生一天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做过抽样调查,详情如下:
手机功能
人数 使用时间
(1)请根据以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一下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特点。(3分)
(2)假如要你给学生家长发一个短信,劝说他们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你想怎么说?(3分)
5、名著阅读(8分)
(1)请根据你读过的名著,把下列相对应的人物与故事情节用线连接起来。(3分)
A、时迁 大战流沙河 B、鲁滨逊 智盗雁翎甲 C、猪八戒 搭救星期五
(2)请就上面的故事情节任选一个作简要的概述。(60字左右)(5分)
二、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共57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文后6-10题。(16分)
上网聊天的
31 2小时
玩游戏的
的
39 2小时
42 2.5小时 听歌曲
的
46 20分钟 打电话、发短信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这个语段写了四种情景,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景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空不超过四字)(4分)
① ② ③ ④
7、下面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往来而不绝者 B、 临溪而
渔 C、 宴酣之乐 D、 泉香而酒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把酒临风 公将鼓之 人不知而不愠
8、《醉翁亭记》的语言非常凝练,后来形成成语的有很多个。下列四个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 )(3分)
A、酿泉为酒 B、前呼后应
C、峰回路转 D、觥筹交错
9、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0、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语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二)阅读《运动的新发现》(节选),完成文后11-13题。(12分) (1)最近,瑞典大脑研究者在纽约向专业人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进行了大量调查之后,他们发现运动与智力之间存在关联。研究者说:“运动尽管不能保证提高智力,但它可以改善大脑机能。”
(2)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证明,运动可促使小白鼠的海马区生成神经细胞。大脑皮层的这片区域主要负责形成记忆。
(3)多年来,医生和大脑研究者都认为,人出生后便不能再生成新的神经细胞。1998年,科学家首次在人脑中发现了新生的神经细胞。这表明人脑的海马区始终有能力生成新神经细胞。两年后,又有科学家在试验中证实,
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生成神经细胞。他们发现,人体干细胞与各种发育因子接触后都会生成神经细胞,而且这种反应在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接触后尤为明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由身体运动激活。
(4)研究小组称,与“老年”神经细胞相比,新生的神经细胞不仅特别活跃,而且适应能力强,因而也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这种灵活性使脑细胞可以通过神经键彼此更有效地交流信息。研究者在实验中观察到,经常运动的老鼠比懒散的同类更“灵巧活泼”。研究者说:“运动可使发育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促使神经新生。”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有朝一日,这些研究成果还可用于治疗痴呆或帕金森病等由神经衰退引发的疾病。
(选自《柏林晨邮报》,有改动)
1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4分)
12、作比较是一种说明方法,文中多处使用这种方法,请找出一处,并说说其作用。(4分)
13、体育也列为中考的科目之一,有的家长认为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影响了学习。请根据文中的信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此加以反驳。(4分)
(三)阅读《“三上”读书乐趣多》一文,完成14-17题。(13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提倡“读书三上法”,以此来劝告人们,要善于利用一切零星时间,做到随时读书,随处读书。这里的“三上”,即我们耳熟能详的马上、枕上、厕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保持着枕上读书和厕上读书的习惯。至于骑在马背上读书,就鲜有所闻了。但是在古代,马上读书,并不算什么稀奇事。明末清初,由于战事频繁,大学者顾炎武常常外出避乱。在赶路的途中,他总是将两匹马和两匹骡子养得肥肥壮壮的,为的就是能多装几箱书。通常,他都是一
边赶路,一边调查访问,如果发现平时所学与现实有出入,就认真地记录下来,等到了休息的地方,再打开箱子翻书核对。遇到平坦的道路,他就信马由缰,骑在马背上出神地读书,默背考证注释。于是,顾炎武“马背书馆”的美誉便不胫而走,并一直流传至今。
“三更有梦书当枕”,说的便是枕上读书了。至于读些什么书,读多久,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家苏童说:“最好是在灯下读,最好每天入睡前读一篇,玩味三五分钟,或者被感动,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怅怅然的,如有骨鲠在喉,如果读出这样的味道,说明这短暂的阅读时间都没浪费,培养这样的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始于平庸而终止于辉煌。”试想,当夜幕缓缓降临的时候,泡一杯清茶;在茶叶的香气中,我们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进入梦乡,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有人可能会觉得,在厕所里读书登不得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而且,从古至今,都不乏厕上读书的典型。西晋时期,左思为了随时记录灵感,就连厕所里都准备了纸和笔。于是,这位出身寒微、其貌不扬的文学家,即便到了厕所里,也是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十年之后,《三都赋》横空出世。《晋书》记载了当时的盛况: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作家柏杨也有厕上读书的习惯,在厕所里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为此,柏杨说:“人生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去厕所。”
如今,马上读书已成为历史,我们自然是无福消受。对于匆匆忙忙的现代人来说,车上读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枕上、厕上,再加上车上,又是一个新的“三上”。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三上”读书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4、欧阳修提倡的“三上”指的是什么?本文作者提倡的“三上”又指什么?(4分)
15、本文旨在告诉读者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16、第二段讲述顾炎武“马背书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