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到自觉而又自如地驾驭其逻辑规律的理论水平高度,将艺术创作构思的水平和才能普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线。
8.什么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有什么特点?
答: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
以捕捉艺术意象 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特点:①按照艺术意象理想化的规律进行转化;
②遵循着艺术意象中深层内涵的意蕴以外观的艺术形象的独特神韵表现出来的原则进行转化。
9.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艺术的创作方法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创作方法 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是某种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而表现手法是塑造艺术形像的具体方法。仅仅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两者的联系是艺术创作方法往往更多的使用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
10.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是艺术史的主流?
答:(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①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②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③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要求运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地叙述和描绘,冷静、细腻地刻画人物和事件,构成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①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 ②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 ③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常运用奇妙的幻想、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离奇的情节,甚至超越时空,构成奇幻特色,形成浪漫主义的外部特征。
原因:自艺术产生之后,就存在着以描绘现实和表现理想为主的两种不同的基本创作倾向,体现了侧重再现和偏重表现以及二者有机统一的创作规律,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就成为两种基本的主要的创作方法。
11.什么是艺术思潮?什么是艺术流派?两者的关系怎样?研究艺术思考、艺术流派和创作方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②这些艺术家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①新的艺术思想; ②群体性潮流。 艺术流派 是艺术主张、创作倾向、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艺术风格成于个人,是艺术家独特艺术个性的集中表现。一个大的艺术思潮中包含着多个艺术流派。
关系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是互为前提条件而具统一性的。 研究艺术流派、思潮与创作方法有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 ②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
③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现相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1.艺术接受与艺术本质的关系如何?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再创造和无限创造的过程?
答:艺术本质的诸方面特征是通过艺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艺术接受活动表现出来的,而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关系 ①当艺术作品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 ②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原因 艺术形象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那种与特定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想像接受以至丰富或提高既成的的艺术形象,这种精神活动将随着艺术作品的存在而不断发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接受是一个创造与无限创造的过程。
2.简要描述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是什么? 答: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即艺术世界
(1)“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
①艺术家 提供了艺术作品 ②批评家 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者” ③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 ④艺术史家
⑤艺术世界中,各种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有艺术编辑、艺术教师、展览馆
和博物馆的研究及管理人员、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等
(2)各种艺术机构:展览馆、博物馆、画廊、剧场、电影院、音乐厅、出版社、书店、艺术教育机构等等
(3)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 ①中介性; ②接受性; ③主动性; ④制度性与惯例性。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
答:①艺术展览馆; ②新闻媒介; ③艺术出版社; ④艺术博物馆; ⑤艺术市场; ⑥艺术院校。
4.艺术批评的性质、特征与作用?
答:性质 艺术批评也是艺术接受的方式之一,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作用 ①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②艺术批评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
③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5.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答:性质 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的基础。
特征 ①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 ②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③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 6.简要描述艺术欣赏的过程?
答:(1)准备阶段:①定向与期待; ②审美态度的形成。 (2)初级阶段:①知觉――完形与弥散; ②知觉――错觉。 (3)高级阶段:①理解; ②体验; ③回味。 7.如何理解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与共同美感? 答: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①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
②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称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都能产生共鸣。说明共同美感是存在的。
8.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艺术的社会功能:①艺术的认识功能
②艺术的教育功能 指艺术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的作用。
③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上三种功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9.艺术的审美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在进行艺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人们正确而又深刻的美的观念是首要任务。
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①\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②潜移默化,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
10.简述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的位置和意义。
答:位置 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通过一项关于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决定,说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表现在: ①德育、智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 ②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 ③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
意义 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