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思考与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思考与实践

姜科跃

【摘 要】[摘 要]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用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爱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为学生道德提供转移、强化、自我实现的途径,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形成一个发育良好的自我,为离校后在社会中担任成熟的角色,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期刊名称】《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30)006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心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当前社会多元文化交织,个性文化张扬的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思政教育是化解学生心理矛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

一、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功能解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转移焦虑的压力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活是脱离高中学习、生活圈子后,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的起点,伴随着生理的成熟,完善的人格和自我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但是,在这个社会关系新旧交替的时期,同时也是性完全成熟、具备了释放冲动条件的时期,大学生往往因为环境、本能、道德选择和压力而处于焦虑中,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的

协调、家庭的问题、网络的不良影响、学习的进度、规章制度的压力等等,让学生出现恐惧、挫折和焦虑感。对于入学前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这种学生对生活中的日常压力不会感到巨大的挫折,可以有效地处理焦虑。而对于个性发展不是那么均衡的学生来说,只要压力不是不间断的,且有外部的手段可以帮助缓释,他们往往可以凭借自身调节和借助外部诸如加入团体、诉诸家庭等防御手段来应付有威胁(有害)的神经焦虑和环境状况。而对少部分不能理智对待自己、不能以现实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可能采取过度防御的办法如压抑、取消、投射、否认等,其结果是通过遗忘、幻想逃避现实,或诉诸极端。而在所有这些防御机制里,弗洛伊德最认同转移,认为个体将有害的能量转移到做出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就称之为升华。文明的进展来源于升华,在升华中原始的、本能的驱力被导向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活动中。

在高校生活中,因专业学习本身也可能产生对学生个体的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承担起了重任,关心、鼓励个体,通过主流社会价值宣传来唤醒人性,为学生找到一条更有爱和更具目标和工作方向的生活铺平道路的重任。对于因过度压抑和因痛苦充满幻想的学生来说,群团工作将其纳入一个新的、现实的群体当中,思政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无压力的、友好的环境,它有助于通过参与和认同来消除学生的焦虑、抑郁。对于那些因诉诸极端做错事而内疚不已或因家庭、环境问题导致抑郁的学生来说,个别教导和真诚爱的教育有助于正确的引导和缓释个体的压力,重新建立起自我价值。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思政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结成了牢固的友谊,新的社会关系凭借坦诚和原谅得以形成,并将为学生毕业以后寻求新的社会关系提供有益的指导范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行为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导向是给予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持续的关注、教导、赞同和关爱。思政工作被称为革命“生命线”的理由在于通过思政教育强化正面行为的有效性而成功地控制和强化环境,进而使有益于个体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行为)保留和延续下来。斯金纳认为,通过正面、持续的对学生正确的行为(思想)进行强化,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思想),一套有效的强化程序将使得教育质量更高。

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连续性强化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变化。例如,有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学校的尖子生,长期连续地受到老师的赞赏,进入高校后只是班里的中等生,身边突然缺少了老师们的关注、赞赏,那种心理上的烦恼、沮丧成为很多学生做出厌学等负面行为的诱因之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还在于其不是以结果(如提高成绩)为导向,而是以形成美德为导向来开展工作。思政教育通过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激发大学生使命担当意识,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消积负面的情绪影响。思政教育既关心正面的行为对其正强化,也关注负面行为进行负强化(通过交流沟通引向正行为的方面,而不主要靠惩罚的手段)。实践证明,“行为矫正”是思政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长期关注一些负面行为或负能量过多的学生,对其作出的任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行为作出赞赏和认同,学生的情况会逐渐好转。对于个体良好行为和思想的强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而环境氛围对于其中个体持续的正面强化具有助益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主义关怀促进大学生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个体有一种为成长和满足而奋斗的倾向,如果人们从禁锢、

堕落的社会影响中解放出来,能够获得高层次的个体和人际的功能,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当自我发展时,个体要求爱与被爱、接受与被接受,有一种他人对自己积极尊重的需要,个体的“现存自我”与“理想自我”就是在这个付出和接受的过程中寻得平衡而不断获得一种有机体式的发展。

高校思政工作核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和关怀,本质上是以人(学生)为中心的教导和帮助行为,表现为思政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形成真实、真诚的和谐关系,思政工作者对学生主观世界的通情尊重。思政工作者与学生可以通过宣泄、表达内心的情绪、思想来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获得相互信任,实现个体的成长与治愈。一方面,思政工作者为学生个体提供一种社会要求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为个体提供帮助的群体、供学生交流和宣泄的畅通渠道,在这种可以自由表达的氛围中,个人的理念向积极思潮靠拢,真诚的、支持个体发展和追求的辅导员们,能够推动学生将个体的力量和智慧应用于有益的事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路径选择

(一)注重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强化互动

思政工作者应改变一些僵化、简单地照本宣科和训导谈话的方法,而运用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等技术,来找准困扰个体情感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对非理性的、自我否认行为作出认真、准确、深入的解释。要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中深挖人生道德、理想信念、思想情操,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与道德理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适应时代特色,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建立网络课程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还可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超市,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分享中获得更多的思想教育知识,吸取精神营养,激发精神动力。 (二)丰富教育载体和文化手段

充分利用以主题教育、革命文化学习(红色基地学习、革命事迹故事会)、校园文化、社会实习实践为基础的教育载体,通过各种比赛、运动会、社会实践、演讲、宣讲比赛等活动,让隐性的校园和社会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大学生接力奋斗,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高校院系要结合实际,科学设计主题教育活动。辅导员要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深挖可以采取的教育素材和手段,通过采取主题班会、小组谈话等形式,可供学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体验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情况,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逐步成长。 (三)用爱铸就更健全的人格和更高贵的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用真情和不放弃换来真心,唤醒学生的人生追求。点燃爱、激发爱、播撒爱、守护爱,让学生在爱中感悟生命、收获成长、止于至善,这样的教育,必将使人终身受益。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一种欣赏,能从学生身上发现特质、激活潜质。爱是浇灌成长的阳光雨露,“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育不仅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只有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铸就更健全的人格、更高贵的精神。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四)树立思政终身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思考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思考与实践姜科跃【摘要】[摘要]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用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爱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为学生道德提供转移、强化、自我实现的途径,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形成一个发育良好的自我,为离校后在社会中担任成熟的角色,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ackt7b19k5o77k30e8m0fvqu4yw9b00pa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