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课程价值,在中小学教育中计算思维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计算思维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这种思维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是软件的应用学习。 本课程的设计基于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其自己的实际体验中获取直接经验。并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及时给予总结和高度的提升,培养其计算思维,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优势就是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复杂重复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本节课利用编程探索抛硬币的概率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机对于人类探索世界发挥的作用。 编程软件采用Scratch,该软件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开发的一款图形化的编程软件,对于中学生学习编程和培养其计算思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学生情况:学生对软件的界面和基本的操作已经熟悉,了解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应用,对于随机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从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科学探索的高度,缺乏思考。 3. 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思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将想法通过编程实现的成就感,并注重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技术准备:利用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脚手架。 5. 前期教学状况及解决方案: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随机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不陌生。但仅停留在了解阶段, 本节课让学生自己设计程序,利用程序模拟随机事件,学会用编程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信息技术 信息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年 月 地方课程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计算机模拟抛硬币实验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随机事件,学会使用程序生成随机数 2. 加深对分支结构的理解 3. 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4. 巩固学习变量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问题本身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一个符合这个数学模型的算法,最后根据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问题,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计算模型的能力。 2.体验计算机在帮助人类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在编程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到计算机编程的魅力和乐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设计程序 2.能够自己探索出随机函数的功能 3.学会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计算模型,通过编程实现 教学难点: 1.综合并灵活地使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设计简单程序 2.如何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问题模型,转换成程序,并使用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完成任务单,填写评价表 2 介绍数学中的随机事件和等可能事件 学生展示抛硬币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完成程序的界面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程序的逻辑设计 明确程序设计流程 学生探究随机函数的作用 结构化方法:将任务分解,逐步细化 学生设计程序模拟抛硬币实验过程 学生完善程序,运行程序并搜集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引入 1、 随机事件 当你把硬币抛上去的时候,你能知道它落下来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吗? 这种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为随机事件。 2、 等可能事件 在抛硬币试验中,只可能出现两个不同的结果,而且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一类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之为等可能事件。 3、 研究问题:多次抛一枚硬币,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出现的次数一样吗? 4、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任何结论的得出都要有依据,不能凭感觉直觉,要能有真实的数据来支撑你的结论。实验是获取数据的更一般的方法。 “抛硬币”实验设计 抛硬币的次数 二、模拟“抛硬币”实验 分析任务: 1.界面设计 根据你刚刚的抛硬币实验设计,填写下表。 现实中抛硬币实验 所需实物 所需数据 2.逻辑现实生
3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教学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验回答问题 发,容易引 学生设计探索抛硬币随机事件概率的实验 学生根据现实中的抛硬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探索未知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问题模型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计算机模拟实验 所需角色 所需变量 设计 活中抛硬币过程: 币实验,对比分析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界面设计和逻辑设计
通过对已有 提问:根据你已经学过的scratch知识,分析哪些步骤可以实现,哪些知识的回目前还无法实现? 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用计算机模拟能够产生两种结果的随机事件。 三、scratch中的随机函数 在“数字和逻辑运算”找到命令积木 探索随机函数的作用,填写下表 命令语句 教师总结: 随机函数作用:每次随机生成一个数字,两个参数可以指定生成数字的范围,scratch就从这个范围内随机选取一个数字(包括指定的范围) 任务分解: 任务一:生成随机数 输出结果 顾,确定程序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学生编写小程序,探索随机数的作用,并完成表格 学生根据任务单进行任务分解,自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会随机函数的作用 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之提问1:应该用随机函数生成几个数?为什么? 任务二、根据随机数的结果,让硬币切换造型,并分别统计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1. 分支结构: 任务三:实现多次重复实验 循环结构: 主设计程序 前,先分析 再逐步细化的思维习惯 利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条件和过程 Yes 判断条件是否成立 No 学生用分支语句实现硬程序段A 程序段B 币的造型切换,强化对分支语句的使用方法 重复执行 4 语句1 语句2
四、运行程序,搜集数据 运行程序,并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 100 500 1000 1500 五、分析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正面向上 反面向上 通过编程模拟完成生活中的大量重复实验,加强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运行程序并进一步搜集数据,对数 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处理数据的意据进行分析 识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 事实上,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一定的稳定性。 六、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步骤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设计实验 4. 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 5. 分析数据 6. 得出结论 七、课堂小结 1. 随机函数 2. 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八、升华
5
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