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会工作实务第2阶段测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二至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 A )是指老年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年老过程的理论。

A、角色理论 B、活动性理论 C、连续理论 D、脱离理论 2、20世纪60年代,老年社会工作者内奥米·费尔发展出了一个与痴呆症老人沟通的方法,即所谓的( C )。

A、缅怀往事 B、认知疗法 C、验证疗法 D、行为治疗 3、对于( C )的老人开展现实辨识小组的效果不是很佳。

A、抑郁早期阶段 B、痴呆早期阶段 C、痴呆症晚期阶段 D、抑郁晚期阶段 4、行动技巧属于妇女( A )工作技巧。

A、个案 B、小组 C、社区 D、行政 5、目前,我国采用( C )预防措施。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6、媳妇与公婆之间的关系难处常常是因为复杂的( A )关系。

A、三角 B、人际 C、亲子 D妇女 7、家庭中分量最重的次系统是( A )。

A、夫妻关系 B、亲子关系 C、兄弟姐妹关系 D、婆媳关系 8、( B )是妇女社会工作的核心方法。

A、居民参与比较被动 B、小组工作 C、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D、社区简单 9、家庭访问属于社区工作的( B )。

A、关系建立技巧 B、分析技巧 C、动员技巧 D、活动技巧 10、一般来说,任何家庭有困难时,要多采用( B )的方式去开始辅导。 A、分析性 B、支持性 C、策略性 D、结构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与机构照顾理论相适应的实务模式有( ACDE )。 A、补偿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B、活动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C、爱登选择模式

D、延续理论为基础的模式 E、住房与服务模式

2、机构照顾带有( ABC )的特征。

A、理性化 B、程序化 C、非人性化 D、个别化 E、福利性 3、一般而言,社区照顾分为( ABD )。

A、由社区照顾 B、在社区照顾 C、对社区照顾反思 D、社区内照顾 E、为社区照顾

4、所谓赋能,就是要改变妇女自身能力被抑制的状况,通过外在努力,让妇女增强能力,获取资源,从而最终( BCDE )。

A、自助 B、自信 C、自爱 D、自立 E、自强 5、基变社会工作理论基于( ABC )。

A、马克思主义理论 B、社会批判理论 C、社会主义思潮 D、心理分析理论 E、社会学理论 6、残疾人康复模式有( ABCD )。

A、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B、社区服务模式 C、家庭病床模式 D、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E、医疗康复模式 7、鼓励残疾人运用其优势进行行动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ACD )。 A、辅导 B、成长小组 C、支持 D、保护 E、服务小组

8、孙本文认为家庭成立的条件有( ABC )。 A、亲属的结合

B、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的亲属 C、有比较永久的共同生活 D、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住在一起 E、有血缘关系

9、政府体制内的家庭救助有( BDE )。

A、生活困难补助 B、特定时间的救助 C、慈善救助 D、城乡贫困家庭的救助 E、专项性的政策救助 10、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列举的常见沟通形态是( ABCDE )。 A、“讨好型” B、“指责型” C、“超理智型”

D、“打岔型” E、“一致型”。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当社会工作者将年龄歧视内化以后, 反移情 就可能会严重地威胁到职业关系中的客观性。 2、社区照顾的终极目标是努力促成需要照顾的人士留在社区内,尽可能保障其过 正常人 的生活。

3、西方社会工作实务中性别的“凸显”与 女性主义运动 相关。

4、所谓 赋义 是指妇女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妇女问题时,不能只从表象看问题,而应该深入批判问题后面隐藏的错误理念。

5、在女性主义看来,将家庭的不良功能完全定位于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忽视了 外在环境 对家庭的影响。

6、所谓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 身心特征 的认知与评价。

7、 社区康复 是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服务途径。 8、从全球来看,现代化或者说工业化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组成成员以及 家庭权力关系 的改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9、在学术界,更为系统,而且长期以来被广泛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 杜瓦尔 提出的。

10、20世纪80年代以前形成的治疗学派一般被称为 现代主义学派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健康老龄化:是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口号。它是欧洲老年医学界最先提出的。欧美学者多年对个体生理和心理老化研究发现,个体身心衰老虽然不能逆转但能延缓和推迟。并且大量科学研究也显示,老年人的健康取决于进入老年期前的健康。老年期前的健康实际上要求人终生健康。

2、直接服务:指家庭福利机构直接针对案主的服务,包括去除导致案主出现困扰、困难的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条件因素,或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服务。直接服务包括开发服务和治疗服务两种。

3、以妇女为本的小组:与女性主义运动密切相关。小组的共同特点是关注妇女自身成长,肯定女性的经验,理解和分享女性经历,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自尊感,鼓励其看到自己的成绩,为自己进行的工作要求获得支持与资源。

4、家庭治疗 :是人类以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1、性别分析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考虑的是性别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经济、人口、政治、制度和环境模式以及各个模式之间的关系,它分析的层次涉及到三个方面:(1)宏观层次的分析主要关注国际协议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经济和社会规划、文化等,其重点是在制定政策时,要将社会经济与性别问题考虑进去;(2)中观层次着重分析的是,各种组织和机构的社会性别,主要关注组织结构,将性别纳入管理,无计划,为政府规划提供信息,也解释宏观政策对微观实践的影响;(3)微观层次的分析,关注作为个体和群体的男性和女性,关注住户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别和整个社区。社会性别分析就是要加强个体、群体及社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正常化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作者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

3、台湾学者谢秀芬把家庭社会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为哪几类?

答:概括为四类:(1)与社会制度有关或社会资源缺乏有关的问题——如失业、疾病、低收入、身心残障等;(2)与家庭关系有关的问题——如夫妻间冲突、亲子关系障碍、婆媳不和等人际关系的问题;(3)与家庭成员社会适应困难有关的问题——如青少年问题、老人问题等;(4)与家庭结构破损有关的问题——如单亲家庭或家庭成员入院、服刑、机构养护等不得不离开家庭而产生的问题等。

4、对家庭而言,适量的家庭冲突具有什么功能?

答: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它可以释放紧张能量,还可以使冲突各方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立场、观点、情感和行为模式,从而加速彼此适应的过程,促进家庭成员的团结,冲突又可以尽快暴露家庭关系存在的不合理成分,从而避免这些不合理成分积淀下来最终引起家庭破裂。

六、论述题(10分)

1、试述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1)为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 (2)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

(3)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服务及安置服务。

(4)帮助残疾青少年实现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使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帮助他们与社会达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

(5)为在身体、情绪、精神等方面功能失调以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辅导,还要从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进行介入,了解青少年功能失调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缓解青少年情绪问题,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 (6)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社会工作者通常采用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四结合的形式,开展多种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的服务,尤其注重社区层面的服务提供,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社会工作实务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二至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1、(A)是指老年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年老过程的理论。A、角色理论B、活动性理论C、连续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aax99kmph9lpyv24ew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