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传习录》中解读育人大师王阳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传习录》中解读育人大师王阳明

作者:柳恒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5期

内容摘要:《传习录》是记载王阳明与弟子间思想交流的集合,也是王阳明育人手法和理念的直接体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传习录》中王阳明的育人手段进行解析,以窥育人大师王阳明怎样通过生命的教育来启明后学,将圣门之教彰显于世。 关键词:王阳明 传习录 生命的教育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王阳明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心学”体系,一扫学术界之弊,给晚明思想界带来了生命的活性;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扫荡贼寇、平定宁王叛变,可谓具有安平天下之功。这是王阳明对儒家“内圣外王”理想的实践,然而作为一个师者,王阳明又极其出色,直承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高超育人手法,启明后学,将圣门之教彰显于世。

现以《传习录》为研究文本,来体证一位真正将孔孟“内圣外王”之教彻而行之之人的生命跃动!如果要展现一个“活”的人,“语录”体是一种非常适宜的体裁。《论语》是从人心底直接流出的话语,字字紧扣人心,其历经千载不衰,不仅仅因为其承载的是孔子的思想,其体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间思想交流的集合,颇具生活性和思想性。每每读来在字里行间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致良知”之教,还有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位极具生命感召力的师者,一位谈笑间让人如沐春风的圣贤就坐在那一椅、一台、一泉之旁,读着读着,恍惚间就坐在了那众人之旁,听王阳明询问“曰仁(其弟子徐爱字,阳明称之为己之颜渊),近于良知功夫有何体证?”。

《传习录》取自《论语·学而篇》“传不习乎”一语。朱子在《论语集注》注此句为:“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将王阳明与弟子间的话语、书信交流集,定名为《传习录》可谓是十分熨帖。师授之以道,徒习之于己,这正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现以三个方面来概述一下何谓生命的教育,何谓灵魂的感召。 其一,“喻”而教。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善“喻”的大师,其神思如天马行空,“喻体”是信手拈来。王阳明之“喻”,新不过庄子,多不过庄子,但是流于话语间的“飞来之喻”,对于说理来说可谓恰贴深刻。“花树之喻”以明世间万物不在尔心外之理;“金之喻”以明圣人凡人的良知同如金之纯,而圣人重凡人轻在乎圣人于日用间磨练功夫;“日云之喻”以明拨云见日正是格正私欲恶念以致良知;“镜之喻”以明磨镜之功正是“正心”,心正方能照现万物以明;“塘水井水之喻”以明有源则生意无穷,学则若井水;“种树培根之喻”以明种德须养其心也!王阳明之喻,不止于此,随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摘数例列之于此。面对如此众多之喻,必当问,此喻源之于何?我认为理由有二:第一,源自于王阳明曾出入释道的经历;王阳明的的确确是承孔孟道统之人,但是其身上,不难看出佛老习气。禅宗之体证、庄子之洒脱不羁及无限的创造灵性王阳明取之以言教儒家“天人性命”之学。他于《传习录》中亦有明言:“大抵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传习录》卷上)虽龙场一悟后始明圣学之简易广大,但是王阳明亦不否认二氏之学自有其“妙”处,正是这种开阔的胸怀,他以儒学为根本,兼取二氏之长,以挽狂澜之力拯救儒学于时弊泥潭之中,复其圣贤千载不传之光耀。第二,源自于其理论体系自身;王阳明之学被称为“心学”有其合理之处,他将心的作用扩展到极致之处。有这样一个强健的“心体”作为后盾,王阳明怎能没有无尽的创造力。 其二,处处是教。

如果将教育只是关在学堂或教室里,这种教育往往很少能真正动之于听者之内。师传之,习不习自在听者个人。王阳明是“生活处处皆教育”,偶或和弟子们散步于井水之旁,便有了上面的“塘水井水之喻”。此教之后,是否会产生这样一种效果,当弟子们见到井水时,他们就会想到老师的这一教例,然后继续发奋于学。学无尽处,功夫无尽处,唯有做到集流成江河,才能百川灌海成就生命。

王阳明于功业成就卓著,时常奔波四方灭贼平乱,学生偶或书信于先生请教问题,偶或千里长涉看望先生,抑或鞍前马后随侍先生聆听教诲,故而处处是教。王阳明职任鸿胪寺卿的时候,他的弟子陆澄前来看望,忽然家信至说其子病危,陆澄内心忧闷不堪,王阳明见之,便以功夫论开解陆澄。又有一例,薛侃去除花间杂草之后问了王阳明这样一个问题:“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传习录》卷上)王阳明说天地间一花一草何曾有善恶之分,“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传习录》卷上)周茂叔窗前的草不除,此花间草要除,只看当事人自己是何种心意!

在王阳明为官闲暇的时候,弟子三三两两来到他的家里和他生活在一起,于是乎庭间桌前都有师徒之间的探讨言说,偶或他见众弟子围坐于自己身旁,便问众人近日做功夫有何见长?其弟子一一道来,很具有生活气息。教育不应该被限制在一块“死地方”,而应该涵括在一个大场中。“学、问、体证”,正是这话语间的思与学,构成了孔孟所言说的“教之道”。 其三,人格感召内化于生命之教。

曾读贺麟先生《文化与人生》一书中之《英雄崇拜》一文倍受感动,教育应该是内化的。英雄崇拜就是把英雄的精神内化于自身,人能够崇拜一人,是他自身的幸事。有一人能够内化于你的生命,成为你生命沉浮时的支柱,这是何等的紧要。但是选择一个英雄去崇拜,真心去崇拜一人,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现在的人崇拜所谓的明星并不是我所言说的真正的崇拜,因为他们何以称得上“英雄”二字。“英雄”是有精神内核的人,是有“气”的人。王阳明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其个体人格是如此“昂扬而有正气”。一位师者能作为“英雄”被学生崇拜,是师者的幸事,亦是学生的幸事,这于上传下习颇具效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圣外王”是王阳明生命的总述,他于日用间做功夫,磨练良知、体证良知,用自己的一生求得一“致良知”之道。其为政断案神速,剿灭山贼速而有道,平定叛乱于生灵涂炭之先。这样一位“圣人”“豪杰”,其人格感召力化却世间多少功利之心,引得世人欣而从之,欲求之以成人之教。

以上是从“教育”方面来展现王阳明这一鲜活的生命个体,由上述文字不难看出,他是一颇具性情之人。有谁能够忘却成婚之期流连于山野道观之间,有谁能够在王命未达时平叛乱于兵戈未席卷天下之初,有谁能够说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传习录》卷下)这种豪气万丈之语。正是有如此大心,其“心体”才能包罗宇宙万象。这便是我从《传习录》中体证到的王阳明,一位直承孔孟的圣贤,一位仗剑行大义于天下的豪杰,一位春风化雨摄动人之心灵深处的教育大师! 参考文献:

[1]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贺麟.文化与人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柳恒,深圳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从《传习录》中解读育人大师王阳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从《传习录》中解读育人大师王阳明作者:柳恒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5期内容摘要:《传习录》是记载王阳明与弟子间思想交流的集合,也是王阳明育人手法和理念的直接体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传习录》中王阳明的育人手段进行解析,以窥育人大师王阳明怎样通过生命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aao93lhty7dd7d92wae4uc568cqjj01a7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