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认识公共生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案序号: 课题:4.我们的公共生活(认识公共生活)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认识公共生活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小明的一天》 小明的一天 今天是星期天,小明一大早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后,小明便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和妈妈一起去医院看生病住院的奶奶,然后又到菜市场地买菜,入新课,激发学紧接着就回家了。吃过午饭后,小明和妈妈来到小区的运动场,生的学习兴趣。 和妈妈一起打羽毛球,打了近1个小时的羽毛球,小明便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去看书了。直接傍晚时分才回家。 2.思考:小明这一天去了哪些地方? 3.师:像医院、菜市场、小区运动场和图书馆这些都是我们的公共空间,而人们在这些公共空间里的生活,就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今天,我们便来探究我们的公共生活。 4.揭示课题:4.我们的公共生活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认识公共生活 (一)认识公共生活

1.图片依次出示:图书馆、电影院、超市、菜市场、足球初步认识公场……,让学生说出这些场所的名字。从而让学生认识,这些就共场所。 是公共空间。而人们在这些公共空间里的生活便是公共生活。 2.根据类别填出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 (1)学生在小组内边交流边填空。 (2)请学生汇报,老师展示。 交通场所 文化娱乐场所 体育场所 火车站 电影院 体育馆 文化交流场所 购物场所 就诊场所 博物馆 商场 医院 3.师小结: 人们在这些公共空间里生活都是公共生活。 (二)公共生活的言行公开 1.观看视频:汽车闯红灯,边看边思考:这是在公共空间里的生活,公共生活有什么特点呢? 认识了解公共生活场所 了解公共生 2.情境分析:小华的爸爸外出买东西回来,这时他比较疲惫。活的概念 看到小区的长椅的长椅上没人,也没有人来。这时,小华的爸爸可以躺在上面吗?如果躺在上面,可能出现怎样的结果?如果就在上面坐一坐,又可能出现怎样的结果? (1)学生观看情境图。 (2)学生交流小华爸爸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不同结果。 3.讨论:在公共空间里,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4.师小结: 虽然现在小区里没人,但如果一会儿来人了,看到小华的爸 认识了解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认识到公共爸躺在长椅上,必定让人认为小华的爸爸没有礼貌,一个人占用场所不同的行一条长椅。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人们更要注意自为可能导致的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三)认识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 不同结果。 了解公共生1.师:既然人们有公共生活空间,即大家公共使用的空间,活的特点

那就有私人生活空间。这两个空间的访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议一议: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的访谈举止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 是啊,私人生活空间是我们的私人领地,我们的访谈举止可以不那么讲究,但公共生活空间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我们的一言 了解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区别。 认识到不同一行都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之内,我们便要谨言慎行,维护好自身空间场所对人形象。 (四)多样的公共生活 1.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逐步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2.看图说感受:出示24页的人们参与的公共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利用社区体育设施: 到院就诊: 与家人逛集市: 与家人外出旅游: 3.议一议: (1)有同学说父母在网上购物,这也是参与公共生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2)网络虚拟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 4. 相关链接 多样的公共生活 们言谈举止的要求 进一步认识到公共生活空间的特点 认识到不同场所的影响 认识现代社有些公共生活是人们自发组织的,比如看电影、逛公园等活会交往的特点动;有些是社会机构组织的,比如志愿服务活动、各类体育比赛、——快。 社会服务等;有些是政府部门提供的,比如在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等公共空间中的活动。 三、总结 认识了解公共生活给人们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认识公共生活》

教案序号:课题:4.我们的公共生活(认识公共生活)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2.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教学难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aa3k6v3223fmdy9ul8q7b8vd538ce00y3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