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缓解与发作相交替,患者可仅有结肠症状,也可伴发全身症状。
1病理病因
1.1感染学说 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痢疾非常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似乎提示细菌性感染与本病有关。近年来的有些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paramyxovirus)、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cytogenes)等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或病毒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1.2免疫学因素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了一种40KD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
2治疗
2.1饮食治疗 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当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叶酸、铁、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为宜。避免牛奶及乳制品。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
2.2心理治疗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尽量全身放松,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2.3食疗 ①健脾止泻糕:鲜山药250g、赤小豆150g,芡实米30g、白扁豆20g、茯苓20g、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泻之功。②百合粥:芡实、百合各60g。上两味药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主治脾虚泄泻。③紫苋菜粥:紫苋菜100g,白米50g,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④银花红糖茶:银花30g,红糖适量,泡水饮用。⑤石
榴皮红糖茶:石榴皮1~2个,红糖适量,泡水饮用。⑥车前草60g,灶心土60g,生姜3g,水煎服。
2.4常用西药 ①柳氮磺胺吡碇(SASP):[作用与用途]本药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用法和剂量]口服:发作期1g/次,3~4次/d,病情缓解后为0.5~1g,2~3次/d,维持治疗1年。保留灌肠:以粉剂2.0g加白芨3.0g,溶于生理盐水。20~30ml中,均匀混摇后进行灌肠,1次/d。[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偶有胃肠道症状,皮疹等变态反应。②甲硝唑:[作用与用途]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丝虫病等。[用法和剂量]口服,成人每次0.4g,3~4次/d,用15d为1疗程。静滴:成人0.5~1.0g/次,分2次。[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訩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与剂量呈正相关。?訪肝病患者慎用。?訫偶见头晕、感觉异常、肢麻、共济失调,停药即可缓解。?訬个别患者可有白细胞减少。③激素类(具体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作用与用途]此类药物可减少白三烯B4的释出,抑制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防止氧自由基的形成。[用法和剂量]静滴:200~300mg/d,维持10~14d。后改用口服强的松60~80mg/d,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10~15mg/d,维持6个月左右然后停药。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左侧结肠的患者,可用半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100mg、21~磷酸泼尼松龙20mg或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0ml,作保留灌肠,1次/d,病情好转后改为2~3次/w,疗程1~3个月。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合并感染者不宜应用,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期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预后
国内溃疡性结肠炎以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为多,轻症及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病变只局限于直肠者预后良好。年过60岁或20岁以下者,病情往往较严重,常有并发症,低血钾、低蛋白血症、病变范围又广者,预后差。伴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并不影响预后。并发结肠穿孔或大出血时,预后较差;病程超过10年者,癌变率较高。
4预防护理
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疾病发生,保持较长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
5并发症
5.1中毒性巨结肠 是严重并发症。见于急性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及急性重症型患者。其发生率约2%,常在服用可待因、苯乙哌啶以及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或服用泻剂如蓖麻油后诱发,也可在对急性期或腹泻严重患者行钡剂灌肠检查时诱发。扩张结肠多在横结肠和脾曲。患者出现间歇性高热,精神萎糜呈重症中毒状态,腹部很快膨隆,有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由于结肠快速扩张,肠壁变薄,血运障碍,易发生肠坏死穿孔,病死率极高,可达30%~50%。
5.2.结肠穿孔 多在中毒性巨结肠扩张基础上发生。穿孔后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穿孔部位多在乙状结肠或结肠脾曲处。患者多出现高热及感染中毒症状,腹胀、左侧腹部广泛肌紧张。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膈下常有游离气体。
5.3直肠和结肠绞窄,是晚期并发症,但很少造成肠梗阻。
5.4内瘘 肠腔与肠腔或肠腔与其他空腔脏器(如膀胱、阴道等)互相粘连,形成内瘘;肠腔与皮肤相通形成外瘘,虽较少,但偶有发生。
5.5肛门及肛周疾病 如肛裂、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痔脱出等。
5.6.其他系统并发症 如非特异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炎、口炎及腮腺炎,以及脂肪肝、小胆管周围炎等。
参考文献:
[1]谢月霞.盆腔理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2例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
[2]王福欣,周建丰,韩洪冰.碘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0.编辑/孙杰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护理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