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课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并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使学生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良好美德。
3.使学生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形态、全球生态与气候、水资源供给的影响;
4.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自然界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过程及成因
【教具设计】: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1.说一说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2.内外力是如何共同塑造地表的?
水是形成地貌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力因素,那么,水的运动有何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讲授新课】:
1.水及水体的存在形式
引导学生回忆水体存在形式(课本P69图3.1),然后阅读课本P102第一段,了解水资源的概念。 2.陆地水体类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2陆地水体类型部分,思考陆地水体的类型并填写下表。 类型 包括水体 形成
地表水
第 1 页 共3页
课题:第三课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大气降水存在的不同位置
地下水 地下水
降水和地表水下渗,空气中的水汽在地下凝结
陆地水基本来源于大气降水 3.潜水
(1)什么是承压水?什么是潜水?
(2)承压井、潜水井和自流井有什么区别? 4.静态水和动态水
静态水和动态水各包括哪些水体?各有什么特点?人类的利用状况如何? 5.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3,思考:
以我国为例,河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与河流径流关系如何? 这些河流分布在什么地区?汛期在什么季节?
第 2 页 共3页
课题:第三课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2)引导学生分别读图4.22,4.23,4.24,逐图分析,并填写下表。 河流补给来源 1.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边设问边画下图
②
⑧ ③
⑦ ①
④ ⑤ ⑥
(1)分别说出八个环节的名称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2)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太阳辐射) 海陆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①—⑥)
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更新有什么重要作用?(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循环包括哪些环节?(③、⑧)
陆地循环对陆地水更新有什么作用?(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海洋循环包括哪些环节(①、⑦)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有什么地理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思考: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从这一意义来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水资源的保护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
第 3 页 共3页
课题:第三课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如,作为我国能源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为严重,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首都北京的缺水情况也日益严重。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均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也越来越深。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
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我市的哪些河流存在水污染,已污染的水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第 4 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