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养猪概况
随着养猪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十几年来美国养猪业有了相当的进展,生物技术日趋向实用化发展,生物遗传和数量遗传两大学科的结合使人们对育种工作有了新的概念,而饲养技术方面由于试验手段的提高,饲养研究已进入分子学水平,对蛋白质及主要金属元素的需要的了解都已十分深入,特别是对仔猪的营养需要的研究已成为广泛集中的焦点。在繁殖方面,胚胎移植和冷冻精液已进入实用阶段,此外还可以进行移植胚胎的转基因工作在养猪生产方面应用以后,使生产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 一、生产水平迅速提高
1、 每头母猪年生产水平 离乳仔猪 22头 21天重 >6kg 年产胎次 2.42胎 每个分娩架产仔猪 129头
2、生 长: 生后150天左右达到110kg 3、饲料报酬: 1∶2.59(全群计算约1∶3.2) 4、日增重: 0.86公斤(初生到110公斤) 5、瘦肉生长率: 365g/天
这个成绩与原来2000年将达到的设想目标已基本接近,这是综合技术所发挥的作用。 二、 从分隔式(Segregated early weaning)早期断奶技术的实施看养猪科学的进步。
早期断奶技术并不算新鲜,比如说我们深圳从80年代前期实行的28天断奶也可以说是早期断奶,因为当时在内地都是50-60天断奶,广三保已实行多年的23日龄断奶已很成功,但是这些都是单项技术。
目前所发展的隔离断乳技术是一种新的综合技术,为此本文拟通过对这一项技术的分析来看养猪中的饲养和兽医的技术进展及两者的结合,及今后多学科综合的技术发展趋向。 1、分隔式早期断乳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简介:
分隔式早期断乳技术是美国近年开始发展的一种生产技术,其基本概念是仔猪生后10-21天(一般是15-16天)仔猪离乳,与母猪分隔饲养,母猪舍和仔猪舍分隔100米-1000米,断乳仔猪在封闭猪舍内一直到70日龄再进入生产区饲养,三个区基本都是隔离的,美国人称之为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这项技术应追溯到50年代,当时英国的学者为解决猪群健康问题,采用了S.P.F技术(Specific pathogen free),这种技术比较复杂,有的用剖腹产,母猪产后就淘汰; 有的接产后,仔猪立即与母猪分离进行人工哺育,由于仔猪哺育技术复杂,仔猪隔离条件也很严格,因此在生产中很难施行。
到80年代初,英国人Alexender等创造了药物早期断奶法(MEW),这种方法需要大量抗菌素及其它药物,比以前的S.P.F技术有了发展,但是作为生产应用技术还有一定困难。
到90年代后,美国在以前基础上发展了早期隔离断奶法(SEW),在94年正式将方法发表于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母猪妊娠后期对一些疾病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增加母源抗体水平。
2、仔猪哺乳到10-21天,能吃到初乳,一般是15-16天,具体要根据某些疾病的防治而定进行离乳。 3、仔猪断乳后养在距离母猪100-1000米或远至10公里处、隔离的、全进全出的封闭仔猪舍内。 4、仔猪按常规进行免疫。
5、给予仔猪全价配合饲料,在70日龄内按三种配方进行饲养,这是饲养的关键所在。 6、饲养过程中不用药物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饲养的猪到70天时其生长表现如下: 阉 公 猪 小 母 猪
7周内的表现 常规 SEW 常规 SEW
初生重(kg) 1.56 1.5 1.54 1.52 10日龄(kg) 3.19a 2.89b 3.17a 3.10a 4周重(kg) 7.14a 7.67b 7.45ab 8.08c 5周重(kg) 8.88a 10.53b 8.89a 10.90b 6周重(kg) 11.67a 13.38b 11.67a 13.50b 7周重(kg) 14.69a 17.60b 14.76a 17.79b 平均日增重(g/天) 227a 331b 272a 336b
育成期到105kg日龄 152.6b 148.55c 160.35a 155.10b 饲料: 增重 2.96 2.92 2.87 2.96 背膘厚(mm) 22.86b 25.65c 20.83 22.61b 注: a、b、c为组间差异达P〈0.05水平 资料来源: Walder与Wisenan 1994
从表上可知,其生产水平是很高的,效果也是十分良好的; 由于断奶比较早,因此在饲料方面,他们也进行了十分广泛深入的研究,将饲料配方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食到6.5公斤; 第二阶段为6.5-9公斤; 第三阶段为9公斤到20公斤。从时间来分,断乳后现周为第一阶段,断乳后2-3周为第二阶段,断乳后4、5、6周为第三阶段(饲料配方从略)。 这种隔离早期断乳方法的目的有四条: 1、增加每年的繁殖周期。 2、增加母猪每年单位产仔数。 3、提高出栏仔猪数。 4、控制疾病。
根据美国的资料分析,我们可以看出SEW方法的效果:
断奶日龄 15 17 19 21 〉22 统计农场数 8 48 75 34 37 母猪数/农场 700 727 499 503 255
产仔窝数/母猪/年 2.42 2.39 2.26 2.20 2.21 断乳猪数/母猪/年 21.5 21.1 19.8 19 18.6 猪数/产仔架/年 129 119 112 99 84 产仔率 82.3 81.1 78.7 77.7 77 空怀母猪数/年 61 51 63 68 71 产活仔数/窝 10.1 10.1 10.1 10.2 10.4 死产% 6.8 8 7.7 7.5 7.9 木乃伊% 1.5 1.6 1.5 1.5 1.4 窝/母猪一生 4.5 4.8 4.5 4.4 4 上表表明在16天左右进行断乳比较有利,但对有些疾病需提前断乳。 SEW饲养方法并不是突然产生的,归纳前述可以有以下几点: 1、SEW是源处MEW及SPF的技术。
2、人们对母猪初乳的免疫作用及仔猪生后抗体变化的认识有了较深的发展。
3、人们对免疫系统对猪的生长、生产性能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如对胞质素(Cytokine)的作用有新的发现。 4、对仔猪饲料的研究有了突破,早期断乳的仔猪能良好地利用这些饲料。 5、对仔猪的管理技术有了良好的改善。
6、对猪的几个主要传染病的传染规律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7、过早断奶对母猪繁殖的影响,目前仍未能克服。
如果没有这些理论上的进展,是不可能创造这种SEW方法的。SEW方法在美国据估计在近年内将推广到50-60%左右的范围。 三、育种上的新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猪的育种工作近20多年来有了很大进展,因此人们现在对育种工作出现了一种新的认识。为了说明育种工作上的新概念,还得从历史上进行简单的回顾。
猪的育种,在我们国家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正确的育种工作,不可能会有今天我国高繁殖性能的中国猪种。遗憾的是至今还无法对我国古老的育种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发现有关的记载,有待今后进一步挖掘。欧美国家的猪种改良工作是从引进我国猪进行杂交开始的,这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并进行品种登记等工作则应从19世纪前叶,英国开始从杂有中国猪血液的杂种猪进行培育逐渐育成了著名的巴克夏、约克夏,并在欧美逐渐育成了波中猪、大黑猪、杜洛克等,丹麦兰德兰斯猪(中国称为长白猪)则从20世纪早期才开始培育。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了取得高的生产效益,人们偏向于培育单一品种,并已掌握了通过品种之间的杂交取得杂种优势以提高生产水平的技术。我们国家直到70年代时还是以培育单品种为主,并在生产中应用品种间的杂交,在这同时也开始了品系的培育,但是那时培育的品系还是以建立亲缘系为主,70年代以后,也提出了建立品种内的某一特性的系。
自从玉米杂交系的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后,畜牧工作者首先从养鸡方面取得了成功,建立了鸡的杂交繁育体系,使养鸡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使肉鸡50天左右就可食用,饲料报酬接近2∶1,蛋鸡年产300多枚,在养禽业的育种成效的推动下,养猪业的育种工作开始了新的探索。
按照玉米及养鸡的模式,曾开始进行近交系的培育,但由于近交猪生活力明显的衰退,近交系培育基本不十分成功,中国有近交猪,但产肉性能差,利用上受到了限制。
养猪生产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规模日趋扩大,猪的生产能力高低对生产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培育一个高产的母猪群的要求日趋迫切。
通过不断的探索,在养猪生产上终于找到了建立一个专门配套的繁育体系培育专门化品系。在培育专门化品系进行期间同时进行杂交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育种方式,这种育种方式是和生产紧密结合的,配套系是建立在大型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的。
配套系的培育与过去单一品种的培育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在一定生产目的的要求下,选择一些品种,分成适合于父系及母系的品种,父系要求生长快,产肉性能好的特点,母系则要求繁殖性能好,生长及产肉性能适当。然后通过杂交试验确定哪些品种通过杂交适合于产品的预定目标,然后选择这些品种作为父系或母系的亲本,一般选择四个品种或三个品种组成的繁育体系,两个品种杂交成父系,两个品种组成母系,在育种过程中要对组成父母系按在整个体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对亲代纯种或杂种猪进行选育,并从杂交中产生的商品猪的结果来判断,调整选育措施,使得整个繁育体系的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取得最高的杂种优势及互补效益。从上述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亲本猪的选育中,比过去单品种的选育要复杂得多,其次是整个繁育体系的群体必需十分庞大。这种选育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整个选育工作来说是比较复杂,但对每个亲本系的选择又比较单纯,目标明确,因此我们将每个亲本系称为专门化品系,这是就整个繁育体系来讲的,脱离了整个繁育体系是无从谈起专门化品系这个概念的。 2、育种工作与生产要求紧密联系,使育种工作的效益十分显著,并收效快。
3、杂种优势及互补效益比较显著,而且随着选择的进展会越来越高,商品猪的规格日趋一致,质量也越来越高。 4、生产者得益迅速。
由于这种繁育体系的建立,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种猪公司,专门生产父母代种猪提供给商品猪场以生产杂交商品猪,因此目前在美国不论是公猪或母猪都是用杂种猪,而很少用纯种猪进行生产,并且已是美国及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主要养猪生产方式。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们对现有的杂交猪在产肉及生长性能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繁育性能满足不了要求的情况下,发现了中国猪的高繁殖性状,于是在80年代的欧美养猪界刮起了中国猪的旋风。
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中国猪繁殖性能确实十分高,但是其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减低,产脂高,瘦肉减少,并且发现中国猪的受胎率高,产卵数略高于外国猪,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胚胎技术及基因移植技术已十分接近实用,因此人们开始思索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其主要的特点是:
1、将杂交合成猪进行超数排卵,然后使其受精形成胚胎后,将胚胎取出进行性别鉴别。 2、将生长基因移植到胚胎内。
3、将移植好基因的胚胎以中国的梅山猪的品种内杂交猪(二花脸×枫泾猪)作为受体母猪,移植到母猪体内,这样每头母猪至少每胎可以育活12头以上。
4、16-18天断奶,则每年按每胎活12头计算,每年每头母猪平均生产高产肉猪32头,其生产水平就极大的得到提高。这一设想目前虽是处在设想阶段,但是应该肯定离生产中使用的日期已不远了。
综观之,由于近年来在饲养、营养、繁殖、育种科学的进展使养猪业已完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综合了近年来养猪科学的成就,并且逐步的应用到生产领域,从而使生产向越来越高的水平发展。此外在选种工作方面,美国对种猪性能测定值开始与经济价值结合,创造了一种叫STAGES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如我国猪肉市场对肉的要求与国外不同,猪肉需有一定肥度,并对肉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就有可能直接利用我国的高产猪种,这在育种上就有捷径可循,因此必需结合国情来进行发展,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