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析古建筑空间内现代陈列之利弊
作者:张娜娜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07期
摘 要:目前,国内展馆依托古旧类建筑进行空间的改建还在持续进行,这些古旧类建筑的空间格局、采光条件、安全设施等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展陈的需求,这必然导致博物馆在利用古旧类建筑进行展陈时有很大的局限性。面对古建筑展陈空间面临的问题以及难度,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的元素以及方法,力求达到一种和谐的局面。 关键词:古建筑;空间;现代;陈列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堪为中华民族艺术之精华。古建筑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随着当代文化的发展需求,以及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兴起,古建筑开始兼用为现代展示陈列之场所。然而传统的建筑风格、建筑格局及建筑构造与现代化展陈布局、展陈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平衡两者之间跨时空、跨地域、跨風格之间的矛盾,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合理利用,积极探索,成为我们需要考虑及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古代建筑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和地域特征,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我们通过研究分析古建筑可以管窥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其文物价值不可忽视。对此,我国《文物保护法》对重要古建筑的保护也做了明文规定,对用作博物馆展陈的古建筑也有相应的保护细则。对于古建筑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审美法则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用,取其“长”、弥其“短”,应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在保护的基础上,需要分析古建筑特征以便解决与现代展览之间存在的矛盾。 (一)木结构建筑特点
中国古建筑在结构方面取木材的应用之能作为骨架,创造出独特的建筑构造形式,既达到了实际功能的需求,又创造出了优美的建筑形体和相应的建筑风格。建筑一般由台基、立柱、檩、椽、横梁、斗拱、屋顶、山墙、藻井以及装饰等基本要素有机构成一个整体,建筑荷载则由梁架传至立柱再到基础,其墙壁仅起分隔与围护作用,这就是“墙倒屋不倒”的道理。 (二)受传统礼制影响的形制布局
中国古建筑以四根木桩所围成的方形“间”作为基本单位,采用材份制的设计方法,根据礼法和等级制度的不同建造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古建筑。建筑开间为单数,以奇数为吉祥数,建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在整体的布局上采用院落式和群组式的格局,讲究中轴对称分布,格局方正,空间序列虚实相间,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