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20分)

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范进中举》一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着重刻画了范进因中举而喜极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的qū yán fù shì___________的嘴脸,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________(A.zhuó B.shí),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yán .liáng 。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虽然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B.文化艺术事业固然要用钱,然而一出戏的服装就花掉几万元,也实在不值得。 C.如果我们前一段时间克服了学习上的国难,那么今后的因难也同样能够克服。 D.该公司负责人曾表示,业务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投资公司的周转资金充足。 3.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4)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诗句是: , 。 (5)对比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手法,请你默写出连续的两句: ,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名之者谁( ) ..(3)而乐亦无穷也( )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5.小说一般都有一条线索, 的《范进中举》以“范进中举”为线索;罗贯中的《 》以 “拜访诸葛亮” 为线索。而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条是明线;另一条是 ,这条是暗线。(3分) 二、阅读(4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都是“义”的表现,他们两者的“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搭车记》,回答7-10题(12分)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

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 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小说●情节梳理

7.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2分) 第一次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姑且试试—① 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 了家门口。 ②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第二次 ○小说●语言品味

8.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1)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句中加点的词语.....

有何表达效果?) (2)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9.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3 分) ○小说●内容评价

10.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3 分) (三)阅读《绳子》,回答11-14题(12分)

绳子 [法]莫泊桑

①哥代维尔镇的集市开始了。奥希科尔纳老头一到镇上,就朝广场走去见地上有一小段绳子,他弯下身拾起,正要卷起来时,发现马具匠玛朗丹在家门口盯着他。他俩一起做过生意,结果闹翻了,两人都心眼狭小,喜欢记仇,至今仍未和解。

②他很快就汇入人流之中。集市上,农民用手抚摸抚摸奶牛,走过去,又走回来,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唯恐上当,还偷偷观察卖主的眼神,想要识破对方的花招,挑出牲口的毛病。农妇们将大篮子放在脚前,把里面的家禽捉出来摆在地上。她们听着买方的还价,无动于衷,表情冷冰冰的,仍然坚持自己的卖价,有时,却又蓦然改变主意,同意对方出的价钱,叫住正慢慢吞吞离去的买主,喊道:“就这么着吧,安第姆大爷。我卖给你了。”

③集市上的人渐渐稀少起来,教堂敲响午祷的钟声,远乡的农民纷纷前往客店。茹尔丹客栈的大厅里挤满了客人。突然,屋前响起鼓声,大家站起来跑到门或窗前,嘴里塞满饭菜,手里拿着餐巾。公差敲罢鼓后宣读:“乡亲们,上午有人在伯兹维尔的大路上,遗失黑色皮夹,内有五百法郎及商业票据,有拾到者请送镇公所或乌尔布雷克老板家,二十法郎酬谢。”大家纷纷议论,莫衷一是。

④大家喝咖啡的时候,警长出现了:“奥希科尔纳老爹,跟我走一趟,镇长有话同你说。”奥希科尔纳好不意外,颇为不安。

⑤镇长坐在靠背椅上等着。这位一镇之长,在当地以公证人为业,身体肥胖,神情严肃,讲起话来喜欢夸大其词。“奥希科尔纳老爹,有人看见您上午在伯兹维尔路上捡了皮夹。”这乡下老头目瞪口呆,怀疑突如其来,使他特别恐惧。

⑥“我,我,捡了那个皮夹?” ⑦“不错,就是您。”

⑧“以人格担保,我从没有见到过什么皮夹。” ⑨“有人看见您啦。玛朗丹先生,那个马具商。”

⑩老头子明白了,他满脸通红,叫冤道:“是他,这个混蛋!他看见我捡起来的就是这绳子,镇长先生。”他掏出绳子。镇长摇摇头,说:“您没法叫我相信,玛朗丹是讲信誉的人,怎会把绳子当成皮夹。”

?这乡下佬愤怒起来,向旁边啐了一口,说:“千真万确,镇长先生,我以我的灵魂发誓。”镇长又说:“你捡到皮夹后,还在泥土里找了半天,生怕皮夹里有硬币掉在地上。”这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又气恼,又害怕,几乎说不出话来。“怎么可以说!……怎么可以说……这种谎话,来诬陷一个好人!怎么可以说……”

?他的抗议毫无用处,对方根本不信。 ?于是,他跟玛朗丹对质,玛朗丹重复并坚持自己的证词,两人对骂了个小时。奥希科尔纳要求镇长在他身上搜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有。镇长只好打发走了他,不过对他讲明此案还要上报检察院再处理。

?这件事已在镇上传开。老头一走出镇公所大门,就被人围上,大家问这问那,有的一本正经带着好奇心,有的则是嘲弄的态度。他把捡绳子的经过讲了一遍,大家都不信,哄然大笑起来。他往前走着,时而有人拦住他,时而他拦住熟人,一遍一遍讲绳子的事,还将自己的口袋翻个底朝天,证明自己的清白。

?听故事的人,都这么打发他了事:“算了吧,老滑头!”没人信他的话,他气愤不平,狂躁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于是逢人便讲,但是,没有人信他。

?他彻夜未眠,如有大病缠身。 ?第二天,长工马里尤斯把捡到的皮夹送还给鸟尔布雷克老板,奥希科尔纳很快也听说了。他立即到处把真相讲给乡亲们听,倒苦水,他舒坦了。然而,他有点不自在,似乎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他。

?下一个星期二,他又去镇上赶集。玛朗丹正站在自家门口,见他路过,便乐了起来。他来到茹尔丹客栈,一坐下就开始说自己的遭遇。一个马贩子朝他高声说:“别说啦,我的老爹,一个人捡到皮夹,另一个人把它还回去,神不知鬼不觉,把别人蒙在鼓里。”这乡下佬气急败坏,说不出话来,他恍然大悟。他想抗议,厅里的人却哄堂大笑起来。

?他回到家,愤怒与羞耻堵得他憋气心慌。特别叫他气得发蒙的是,凭他诺曼底人的狡猾,他本来完全能做出别人指责他的那种事,甚至可以在事后自鸣得意,吹嘘自己手段高明。他感到跳进河里也洗不清了,因为,大家认定他本就老奸巨猾。想到这种偏见,他心如刀割。

?他又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愤愤的情绪愈来愈激昂,赌咒发誓也愈来愈厉害。他的辩解愈周密细致,别人就愈不相信他。

21“瞧他,明明在说谎,偏偏要狡辩。”背后,大家都这么说。他感觉到了这一切,忧愤相加,○

内心如焚,使出全身的劲去表白辩解,却无济于事。

22他萎靡憔悴,日胜一日。 ○

23那些爱取笑的人,老逗他讲“绳子故事”。在毁灭性的打击之下,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

24十二月底,他病倒在床。 ○

25一月初,他死了,临终前,在昏迷之中,他仍在不停地表白: ○

26“一小段绳子……一小段绳子……瞧,就在这里,镇长先生。” ○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小说秘密·情节】

11.请按“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梳理小说故事情节。(3分) (3) 奥希科尔纳(2) 奥希科尔纳(1) 死了 捡绳子被玛 朗丹看见 【小说秘密·场景】

12.阅读全文,分析第②段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 【小说秘密·反讽】

13.反讽即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阅读全文,选择以下人物之一,结合相关内容, 简析小说是如何制造反讽艺术效果的。(4分)

备选人物:A.奥希科尔纳老爹 B.镇长 C.群众 【小说揭秘·主题】

14.读完《绳子》一文,小瓯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的结尾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联系小说与诗歌,结合你的思考,推测小瓯这样做的理由。(4分)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摘自约输·多恩《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甲】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

【乙】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壕:护城河。②咨嗟:叹息、慨叹

【丙】沧浪亭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都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

②③

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千,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

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

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①崇阜:高山。②寻:长度单位。③杠:独木桥。④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⑤动物:受外物所感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一、积累(20分)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范进中举》一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着重刻画了范进因中举而喜极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的qūyánfùshì___________的嘴脸,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____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a58q8jdo32r4yi9c8hj79c964hjsm00lg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