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教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微生物名词解释

1、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

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2、 菌群失调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

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菌群失调症。

3、 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

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4、 专性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

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5、 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的病

理过程。

6、 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

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7、 .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

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8、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携带细菌生命

活动非必需基因,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9、 荚膜:包围在细胞壁外的有一层的粘液性物质,成分为多糖或多肽的多聚体。

普通染色只能见到菌体周围有不着色的透明圈,须用特殊染色法着色。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10、 .鞭毛:所有弧菌及螺菌、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球菌由细胞膜伸出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长5-10微米,直径:12-30纳米。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1、 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且数量较多的丝状物,

称为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12、 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

13、 菌丝: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时形成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同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成菌丝,呈管状,直径一般为2-10微米,其长度随不同条件下生长而异。

14、 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在肽聚糖结构外侧,化学成分

为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质多糖3部分组成。

15、 LPS: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

糖三部分组成。

16、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菌后不增殖,噬菌体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着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染色体中。

17、 R质粒接合:又称耐药性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两部分

组成。耐药传递因子编码性菌毛,耐药决定因子可携带多个耐药基因,赋予细菌多重耐药性,并可通过性菌毛接合传递。

18、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借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

传性状的过程。

19、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的片段转移到受体内,使受

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

20、 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于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

了宿主菌的DNA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21、 刺突:包膜表面有病毒编码的突起结构,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化学成

分为糖蛋白。

22、 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根据繁殖的方式真菌的孢子可分为有性孢子和无

性孢子两种。

23、 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

生物。

24、 原体:衣原体增殖周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呈圆开、姬姆萨染色呈红色,

有细胞壁,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无繁殖能力。

25、 始体:又称网状体,是衣原体的繁殖型,不具有感染性,呈圆形或卵圆

开,质地疏松,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在空泡内繁育成众多子代原体。 26、 衣原体:一类能通过滤菌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

细胞微生物。

27、 病毒包膜:包绕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包括脂类、多糖和少

量蛋白质的双层膜,是病毒核衣壳以出芽方式释放获得的。

28、 凝固酶:金葡菌产生的一种能使含有肝素或枸椽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

凝固的酶类物质,是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9、 病毒:无产能酶系,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酶系。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

干扰素敏感。对称机制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 30、 病毒复制周期: 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从病毒进入易感细胞开始,经

病毒基因组复制,合成病毒蛋白质,再装配成子代病毒体,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称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6个阶段。

31、 整合感染:又称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整合,疱疹病毒、乳头瘤病

毒、腺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病毒基因组或基因组中的片段可插入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这种重组过程叫做整合。

32、 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一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以培养时间为横

坐标,以活菌数为纵坐标的试验曲线

33、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34、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

的方法

35、 . 毒力:是指细菌的致病力,是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由细菌的侵袭力

和毒素构成。

36、 . 侵袭力:是细菌突破机体的免疫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

扩散蔓延的能力。 细菌的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 37、 . 外毒素:主要由某些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物质

大多来自G+菌生长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细胞外的物质,化学性质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100℃ 30分钟可破坏,对酸和蛋白酶亦敏感;毒性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性如神经薄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引起特殊病变;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亦可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38、 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分,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

是G—菌细胞壁结构成分,化学性质是脂多糖,菌体裂解后游离出来,其化学性质稳定,100℃ 30分钟不易破坏;毒性较弱,来自不同细菌的内毒素致病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抗原性弱,刺激机体只能产生lgM抗体,没有中和作用,内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39、 毒血症:病原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未进入血流,但产生的毒素入血,

引起全身症状。

40、 菌血症:在局部生长繁殖的病原菌一过性或间歇性进入血流,但未在血

中繁殖,全身中毒症状轻。

41、 .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

起严重中毒症状。

42、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细菌随血液播散,在全身多个器官

引起多发性脓肿。

43、 内毒素血症: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所致,轻

则发热,重则出现DIC、休克甚至死亡。

44、 垂直传播: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45、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

消化道黏膜或皮肤等途径。

46、 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 47、 慢性感染:经急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并经

常或间歇地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临床症状轻微或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48、 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与机体处于平衡状态,病毒的DNA

或逆转录合成的CDNA以整合形式或环状分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造成潜伏状态。

49、 慢病毒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经过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的潜伏期,

此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又称为迟发性感染。

50、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时,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

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

51、 稳定状态感染;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以出芽方式释放,不

直接引起细胞溶解死亡,其过程缓慢,病变较轻,称为病毒的稳定状态感染,常见于有包膜病毒感染。

52、 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即病毒在细胞

内进行复制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立生存并可感染新的细胞的病毒颗粒。

53、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病毒不能单独

复制与合成完整的子代病毒,但若与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同时感染细胞时,则这些缺陷病毒可以复制。

54、 顿挫感染 是指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及必

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这种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又称流产性感染。

55、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

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56、 CPE即致细胞病L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

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57、 基因突变:病毒基因组中的碱基序列由于置换、缺失或插入而发生改变,

可自发产生,也可诱发出现。

58、 灭活:病毒在体外受到物理、化学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4a45w047w6667gj1yjqg01k8300x4z01co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