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教学设计_模板
《海底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黄瑞华 导练目的:
一、 能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学过的方法来概括各段意。
二、 能分析重点段的结构形式,并给它分层;能仿学其方法 ,给提供的总述句补写分述部分。
三、 能理解、积累本课的象声词。
四、 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导练重点: 进一步认识总分结构段的方法,掌握课文内容。 导练难点: 指导仿写。 导练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海底去一趟,领略一下海底的景色和物产。
2、 看录象,听朗读,想象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 二、 自学课文,思考:
1、 课文开头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自然段概括地回答了它?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物产丰富”? 三、 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整篇课文回答了哪一个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板书:大海深处怎样)
2、 作者用一设问句,提出问题,引起全篇。 四、 导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一)导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几层?说说每层的意思?
(有四句话,分三层,第一、二句为第一层;第三句为第二层;第四句为第三层。) 2) 它围绕海底的什么景色来写?
(板书:海底宁静,越深越暗,光点闪烁)
2、 当海面波涛澎湃时,海底是怎样的?(宁静) 3、 理解词语:
波涛澎湃:形容大波浪互相撞击。常用来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依然:依旧,和原来一样。 宁静:环境或心情安宁平静。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例:江面上隐约闪烁着夜航船的灯光。 器官:生物体中能担任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
4、 让学生用“宁静、黑暗、闪烁”说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段意。
小结:通过海面和海底的比较,我们知道海面波涛澎湃,而海底又宁静又黑暗。从比较中可以知道海底的景色是奇异的。 (二)导读第三自然段
1、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2、 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1) 第一、二句告诉我们什么?(海底并不是没有声音的)理解“是否”并换词练习 2) 海底为什么会有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3) 理解词语
窃窃私语:形容声音细小。 嗡嗡: 啾啾: 汪汪: 4) 段中哪句话具体写了海底的各种声音?(第四句)作者分别把各种声音比作什么?(像蜜蜂嗡嗡,像小鸟啾啾,像小狗汪汪,像在打鼾。) 5) 出示练习:
照样子,写几个描写声音的词: 例:叮咚
3、 讨论:第三自然段的五句话是怎样连起来的?组成一个什么结构段?出示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1 2 3 4 5 问 答 总 分 分
总述(海底有声音) 分述(有什么声音) 4、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概括段意。 (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板书:各种声音)
5、 巩固学段方法,归纳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 1) 知道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的意思是什么;
2) 知道分层的方法,层与层之间有什么关系,组成什么结构段; 3) 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五、 让学生自学四、五、六自然段 (一)自学第四自然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一段是( )结构段,可分( )层。
2)这段有( )句话,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3)作者分别写了( )、( )、( )、( )、( )这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4) 它们的活动方式各是这样的:海参( ),梭子鱼( ), 乌贼和章鱼( ),贝类( )。 2、 理解词语:
肌肉:人和高等动物的一种组织,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特性。 伸缩:引长和缩短;伸出和缩进。 乌贼:
喷水:指水受到压力而散着射出。
贝类:有介壳的软体动物,如蚌、蚶等。
旅行: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较远的地方去。 3、 讨论:本段的六句话是怎样连起来的?
(先总述,后分述,围绕“各有各的”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4、 齐读第四自然段,并抓住总述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讲海底动物很多,大约有三万种。) 5、 引导仿写 1) 填空:
天上的云彩形状真多,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2)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把下面的话说具体。 商店里有很多有趣的玩具。 花坛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 我家养了几种小动物
(二)自学第五、六自然段
1、 第五自然段落重点介绍海底的什么?(植物)它的颜色是怎样的?(多彩多样) 2、 归纳第五自然段的段意(讲海底植物多,色彩多种多样。) 3、 第六自然段重点描写海底的什么丰富?(矿物蕴藏丰富) 4、 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蕴藏――储藏) 5、 理解词语: 储藏:保藏,蕴藏。
稀有:很少有的;极少有的。
细胞: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具有运动, 营养,繁殖等功能。
陆地:高出水面的土地。
6、让学生说一说海底有哪些矿物?(煤、铁、石油、天然气。) 7、引导学生概括段意 (讲海底矿物丰富。) 8、学生质疑问难
9、朗读文中的好词好句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真是 世界) 七、 总结全文 八、 练习 1、 组词:
哭 ( 官 ( 彻 机 宿 愤 器( ) 宫 窃 肌 缩 喷 2、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海面 ( )的海底 ( )的植物 ( )的旅行 3、 给下面两段话写上总述句 ( )。“汪汪汪”是狗叫,“喵喵喵”是猫叫,“咩咩咩”是羊叫,“喔喔喔”是公鸡叫。 ( )。衣服破了,不买新的,补好继续穿。鞋子破了,不舍得仍。家具破了,不花钱买,修好继续用。
4、 用下面的句子作为总述句,写一个总分结构段: 1) 我校课外小组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2) 家乡的公园多美啊!
3) 我的房间虽然小,但美丽舒适。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咸阳火车站铁中附小 刘 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平时会从书报或电视上看到一些世界著名城市的特色风光,你能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吗?
2.在欧洲的意大利有一座闻名遐尔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你了解威尼斯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威尼斯资料。
3.播放《威尼斯风光》录像。学生观赏后谈印象和体会。 4.导入课题。
二.教学课文第二段。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小艇又名“贡多拉”,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一段。喜欢读的就美美地读一读;喜欢画的就拿你的画笔把小艇画下来;喜欢手工制作的可以剪一条小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习成果展示。
2.让学生进入模拟的情景,体会坐在小艇里的感受。
(1)播放录像,让学生眼看录像中的画面,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体会坐小艇的感受。
(2)交流“坐小艇”的感受。 (3)“说不完的情趣”指什么? 3. 品位朗读。
三.教学课文第三段。
1.引导找出课文中概括船夫驾驶技术的词语:操纵自如。
2.同桌合作,一人读书,一人当“船夫”,以手代艇,以桌面代河,以文具书本代河中其它船只,动手演示理解“操纵自如”。 3.师生合作读本段课文。
4.说说“操纵自如”的含义,进行课外迁移,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四.教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自学提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
2.学习成果汇报。
3.以“谁乘小艇去做什么”的句子格式进行说话练习。 4. 文中为什么要以威尼斯静寂的夜晚来结尾? 5.品味朗读。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为什么? 2.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向大家介绍东方威尼斯——苏州。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小平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 .教案示例二
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海底世界》教案教学设计_模板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