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在旧排水方涵盖板加
固中应用 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现状调查
1.1 对工程本身的调查 1.1.1 对现况桥涵的调查
滨河街地下桥涵工程建于1994年,建成近20年,目前仍在使用,是附近居民、商铺使用的主要排水通道,桥涵内常年有几十厘米深的流动污水,桥涵结构形式为双孔2.0×6.0米涵洞。桥涵中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边墙为浆砌块石,顶部为滨河街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建成时间较长,构件长时间处在潮湿环境中导致混凝土材料恶化,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承载力,存在安全隐患。2012年8月-10月间,北京市大兴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建业通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滨河街桥涵进行了检测,检测报告显示: 1 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左线盖板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介于21.2~31.3MPa;右线盖板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介于23.1~30.3MPa;中隔墙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4.2MPa;左、右线盖板碳化深度平均值介于4.0~6.0mm。 2 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检测结果
1 / 16
本涵洞每块盖板设有18根纵向主筋,钢筋间距5.5~9.0cm。盖板保护层厚度介于10~15mm的主筋占主筋总数的8.73%;保护层厚度介于15~20mm的主筋占主筋总数的32.73%;保护层厚度介于20~25mm的主筋占主筋总数的32.36%;保护层厚度介于25~30mm的主筋占主筋总数的18.18%;保护层厚度介于30~35mm的主筋占主筋总数的6.91%;保护层厚度介于35~40mm的主筋占主筋总数的0.73%;保护层厚度介于40~45mm的主筋占主筋总数的0.36%。保护层厚度小于30mm的占所检主筋数的92%,盖板保护层厚度偏小,不满足规范要求。 3 钢筋锈蚀检测结果
检测发现所检盖板内部钢筋均已发生锈蚀。
现况桥涵图
2 / 16
1.1.2 对周边环境的调查
滨河街桥涵全长1700米,全线无通风设施,且施工现场道路两侧沿线为滨河西里小区、滨河东里小区、滨河坊、康庄公园及康庄公园早市,地段车流及人流密集。施工必须考虑方法、工期、可操作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桥涵地理位置图
1.2 对加固方法的调查 1.2.1 增大截面法:
增大截面法是用同种材料增大构件截面面积截面刚度的一种传
3 / 16
统加固方法。它不仅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加大改变其自振频率。使正常使用要求的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增大截面法的加固效果与原结构在加固时的应力水平、材料特性、施工工艺、结合面构造处理、是否卸载加固等因素直接相关。此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适用面广。
缺点:涉及到的施工工艺相对其他加固方法较多,现场湿作业大,周期长,造价相对较大,对现场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混凝土养生期间需限制路面荷载。
增大截面法加固框架结构立柱
1.2.2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梁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技术是利用碳素纤维布和专用结构胶对原梁进行加固处理。这个方法在结构加固中应用的不是很广泛,它的
4 / 16
优点是:
(1)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 (2)重量轻,密度只有普通钢材的1/4;
(3)碳纤维复合材加固的耐久性好,可阻抗化学腐蚀和恶劣环境、气候变化的破坏;
(4)碳纤维加固的施工方便快捷、省力节时、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5)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维护费用低。 缺点:完成质量与选用加固材料质量关系密切,材料是决定此加固方法效果的关键。还有就是本身方法的缺陷,两种不同材料的共同工作问题,理论跟现实有较大出入的。且加固规范要求此法在加固时不能超过原构件承载力的40%,这也是这一加固方法的一个缺点。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技术加固楼板
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