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值不大于5dB。
对于改造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可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两路天馈线系统。 4.1.2. 双路分布系统天线设置要求
采用MIMO双路分布系统方案时,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单极化天线尽量采用10λ以上间距(约为1.25米),如实际安装空间受限双天线间距不应低于4λ(约为0.5米)。
双极化天线在TD-LTE规模试商用网中选取适当应用场景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应用。
4.2. 天线口功率要求
一般场景下TD-LTE天线口功率不高于15dBm,对于大型会展中心等场景,天线口功率还可适当酌情提高,但应满足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的规定。
4.3. 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
4.3.1. 馈线使用
在原分布系统功率分配不够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如下原则进行馈线改造:
(1)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
(2) 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
4.3.2. 天线建设及改造
(1) 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2500MHz。
(2) 若原有室分天线位置或密度不合理,则需进行改造,增加或调整天
9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线布放点,保证TD-LTE的网络覆盖。
(3) 各系统的天线布放间距、天线口功率及天线类型、安装位置参考原则如下:
场景 天线间距 GSM900:20~35m TD:15~25m 开放型 WLAN:15~20m LTE:15~25m 天线口功率 GSM900: 0~5dBm TD: 3~8dBm WLAN: 12~15dBm LTE: 5~10dBm GSM900: 5~13dBm(楼层较高且电磁环境复杂时,建议天线口功率为10~15dBm) TD: 5~10dBm WLAN:12~15dBm LTE:10~15dBm GSM900: 5~13dBm(楼层较高且电磁环境复杂时,建议天线口功率为10~15dBm) TD:5~10dBm WLAN:12~15dBm LTE:10~15dBm 天线类型 主要为全向吸顶天线,安装条件受限或狭长的开阔区域可以使用定向板状天线 天线安装位置 公共区 GSM900:10~20m 密集型 TD:6~12m WLAN:6~10m LTE:6~12m 公共走廊,天线布放位置主要为全向吸顶天尽量靠近房间门口;纵深线,切换区及容易10米或以上的房间,可以产生泄露的区域可考虑天线内置房间,内置以适当使用定向板后天线口功率应适当降状或定向吸顶天线 低,减少功率浪费或外泄影响 GSM900:15~25m 半密集型 TD:8~15m WLAN:8~12m LTE:8~15m 备注:
主要为全向吸顶天线,切换区及容易产生泄露的区域可以适当使用定向板状或定向吸顶天线 公共走廊,面积较大的会议室或房间建议天线安装到房间内,内置天线口功率应适当降低,减少功率浪费或外泄影响 ① 各场景天线间距及安装方式等为典型楼宇建议值,方案设计时需结合实际模测数据确定最终布放方案。
② 为保证均匀覆盖,建议同一有源系统在相同场景下的天线口功率差异控制在5dB以内。
③ 单天线的覆盖半径,可以参照上述天线间距的1/2。 ④ LTE天线口功率为单载波总功率。
(4) 对于住宅区里离人群较近的美化天线,在满足覆盖需求的前提尽量以
小功率发射,满足国家一级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5) 天线的选型
10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i. 板状天线、壁挂天线、定向吸顶天线:电梯、较空旷的区域、U型或较长的出入口;
ii. iii. iv.
全向吸顶天线:较封闭的楼层、地下室; 安装在覆盖区域中间:全向吸顶天线;
安装在覆盖区域边缘:板状天线、壁挂天线、定向吸顶天线;
4.3.3. 功分器、耦合器
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500MHz。
4.3.4. 合路器配置
为满足独立RRU的TD-SCDMA(E频段)与TD-LTE共存需求,在新建场景,合路器应存在支持E频段端口,并使用同频合路器进行合路;对于改造场景,还应更换不支持E频段端口的合路器。如下图所示(示意图):
单模RRU(TD-L)单模RRU(TD-S)其他系统同频合路器E端口合路器
注:该方案仅在TD-SCDMA和TD-LTE使用同频段且两系统共享GPS信号的条件下使用。
若无TD-SCDMA(E频段)合路需求,或采用共模RRU,则可以直接馈入合路器E频段端口。
合路方式如下图所示(示意图):
共模RRU(TD-S+TD-L)E端口TD-LTE合路器E端口TD-SCDMA合路器其他系统 其他系统
1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4. 切换区域规划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 (2)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
处。
(3) 电梯的小区划分: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
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
4.5. 系统间隔离要求
(1) 根据各个系统的协议指标计算, TD-LTE E频段与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干扰隔离度表
系CDMA1X GSM 统 E频段 注1:GSM/DCS符合3GPP TS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GSM/DCS符合3GPP TS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
注2: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
注3:TD-LTE符合3GPP TS V9.3.0 (2010-03)或WLAN符合《关于调整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TD-LTE符合中国移动企业标准《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两通道RRU分册》且WLAN符合
12
DCS WCDMA CDMA2000 TD-SCDMA(A) TD-SCDMA(F) WLAN 87 82/38 82/46 61 87 61/31 87/31 87/X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国移动企业标准QB-A-016-2010《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 AP、AC设备规范》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X取值如下表:
室内分布型 WLAN AP安装方式 室内放装型 86 76 基本型要求(dB) 增强型要求(dB) 96 86
(2) 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系统(除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当独立建设分布系统时,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的CDMA 1x、GSM900、DCS1800、CDMA2000、WCDMA等系统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
当共用分布系统时,通过选用隔离度满足上表要求的合路器/POI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3) TD-LTE系统与中国移动其他系统(除TD-SCDMA(E频段)系统、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当不共用分布系统时,TD-LTE系统与GSM900、DCS1800、TD-SCDMA等系统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
当共用分布系统时,通过选用隔离度满足上表要求的合路器/POI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4) TD-LTE系统与TD-SCDMA(E频段)系统的隔离要求
采用与TD-SCDMA(E频段)独立RRU时,通过电桥实现合路,并通过上下行子帧/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采用与TD-SCDMA(E频段)共模RRU时,需通过上下行子帧/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5) TD-LTE系统与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LTE与WLAN同区域覆盖时,应优先考虑WLAN与TD-LTE共室分系统组网,当两系统合路建设时,可以通过选择隔离度指标满足要求的合路器或采用WLAN末端合路方式,通过分布系统间的损耗进行干扰规避。
如二者采用独立建设方式,则可通过在LTE发射机端、WLAN AP端增加滤波器,同时保证水平隔离距离(建议在2m以上)的方式加以解决。
13
TDLTE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指导原则(V10)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