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第4章

系统建设以及支撑环境建设。

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分为体制机制建设、数据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平台应用子

4.1体制机制建设4.1.1平台组织机构建设

XX县设立“县综合管理平台”,具体负责县社会治理工作。对发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乡镇管理职责之外的社会治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并按照《城市社会治理考核细则》对各乡镇和下沉部门的社会治理方面工作进行考核。

乡镇设立“乡镇分平台”,主要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合理划分功能区。配备集中控制系统、大屏显示系统、会议和扩声系统、通信系统、值班系统和自动化办公设施等。主要开展信息采集、事件处理、代办证件、诉求解决、网格员队伍管理等工作。

社区(村)依托工作站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明确管理人员,配备工作电脑,开展信息采集、事件处理、代办证件、诉求解决、网格员队伍管理等工作。

网格设立“网格员”。城县网格设网格员,配备工作终端开展工作;农村网格设网格员,每个村配一名网格信息录入员,以村为单位录入信息。

图3平台机构图

22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4.1.2工作流程

本项目中事件业务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事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共六个阶段。

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为领导批示,市民投诉和综合信息采集员巡查采集;

事件建立:问题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汇集到市监督指挥中心,监督受理员进行登记和立案,生成案卷,并流转到对应指挥中心进行处理;

任务派遣:县指挥中心调度员根据案卷反映的问题责任部门,将问题处理任务派遣到相关专业部门和管理责任单位;

任务处理:相关专业部门和管理责任单位根据指挥调度员的派遣指令对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处理,并将问题处理结果反馈到指挥轴;

处理反馈:县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员将问题处理结果信息流转到监督轴;核查结案:县监督中心接收到问题处理结果信息后,指派信息采集员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反馈到监督指挥中心,如果反映的问题已解决,则进行结案,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则将问题信息流转到指挥轴,指挥轴将责成专业部门进一步进行处理或重新进行处理;

以上流程针对各个事件处理不断循环流转,构成社会治理业务的一个又一个的完整环路。如下图:

图4事件流转图

23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4.2数据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4.2.1资源总体规划

本项目是一个大型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通过大量的数据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群,其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两大类。

1、空间数据库包括:

a、基础地理数据库。建立矢量数据图和栅格数据图组成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b、地理编码数据库。建立涉及万米单元网格的标准地理编码数据库。c、人口数据库。根据实有人口的分类分项,建立人口库。

d、法人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组织单位所属法人信息的分类,建立法人地理信息库。

e、建筑物与房屋数据库。根据实有房屋数据的性质分类,建立建筑物与房屋库。

f、城市三维地图数据库。建立城市仿真三维(2.5维)地图数据库。2、业务数据库包括:

a、组织机构数据库。建立组织机构和人员信息数据库。

b、矛盾纠纷数据库。随着系统的运转,根据上报矛盾纠纷事件问题生成业务相关的数据(含空间信息),比如事件分布数据、事件类别数据以及事件规模数据等。

c、考核评估指标数据库。根据各项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科学的数学模型,建立评价指标数据库。

d、视频监控数据库。各个视频点终端位置信息。e、其他业务数据库。

4.2.2单元网格数据

系统的建设参考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2005)要求,在初步划分网格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单元网格进行精细划分和编码。完成全市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绘制单元网格图集,按地理定位精度要求,制定数据入库规范,完成城市部件的物理属性和管理属性的标注,并按规范完成全部普查数据的汇总入库,并实现各部门(应急指挥中心、公安、规划、国土等)网格资源的共享。

24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4.2.2.1单元网格的划分

1、单元网格的定义

单元网格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划分的城市管理基本管辖责任单元。它既可能是人的活动的地理单元,也可能是未开发的山体或河流水域等的自然地理单元;既可能是城市住宅区或商业区的居民社区管辖的片状地理单元,也可能是高速公路、铁路等特别管辖的带状地理单元。单元网格是部件和城市管理事件的空间定位和管辖职责分割的单元,是城市管理对象定位的基准之一。单元网格划分覆盖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没有盲区。单元网格的划分包括地理空间划分和网格编码。

2、单元网格的划分原则

由于城市形态众多,各地区城市形态以及地理位置均不相同,因此在单元网格的划分上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根据准则按照多个层次进行划分和精细管理,划分原则如下:

a、属地管理原则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遵循现行的行政管辖的层级,从区、街道办、社区、单元网格分四个层次;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就是社区界,一般不应跨社区边界。

b、地理布局原则

按照城市中的道路、住宅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单元布局进行划分;以社区外边界线为界进行划分;以道路中心线为划分界线;如果是山体,以山脊线为划分界线。

c、负荷均衡原则

网格划分要考虑单个采集员工作负荷的可管辖单元范围,兼顾城市部件密集程度及事件发生频度的差异,对于位于建成区且实行徒步巡查的网格,以该网格内巡查道路总长度8公里左右确定网格边界及面积;对于非建成区或采用车巡的网格,单元网格的面积范围可扩至200万平方米左右。

d、现状管理原则

为兼顾建筑物、管理部件的完整性,便于有效管理,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部件。

e、方便通达原则

为方便管理的实施,应尽可能使管理路径便捷,同时考虑采用步行或借助交通工具的容易通达性。

f、统一开放原则

单元网格的设计划分,不仅适用于城市管理工作,也要考虑能为治安管理、医疗急救、专项普查、城市应急响应等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兼容操作平台。每

25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个单元网格,既是市民进行日常生产生活的地理单元,也可作为决策分析应用的地理单元。

g、无缝拼接原则

单元网格的划分既不能有缝隙,也不能重叠。h、相对稳定原则

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查对稳定。3、单元网格的划分

为了尽可能保证单元网格划分的科学、严谨、高效、直观,本次网格划分采用遥感影像与GIS矢量数据相结合的技术。通过采用彩色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底图,融合GIS矢量数据来进行网格的划分,根据对遥感图象地物的判释,综合考虑各项划分原则来确定单元网格的边界线。采用遥感影像进行网格划分有如下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a、与普通1:500或1:1000的地形图相比,由于遥感全天候,时效性强的特点,数据更新快,并且影像校正采用了通用的大地坐标系统,为今后完全利用遥感数据作为GIS的基础数据源提供了保证;

b、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对局部地区的地物信息进行判析,减少部分外业普查的工作量并缩短外业时间;

c、从信息的数据量来看,遥感影像所携带的信息远远超过图形数据,并且可与其他GIS进行融合处理;

d、从获取数据的成本付出来看,购买同面积遥感影像的成本大大低于地形图数据,尤其是城市的1:500或1:1000等大比例尺图形,其数据价格是昂贵的。

4.2.2.2单元网格编码

单元网格编码由15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代码、3位社区代码和3位单元网格顺序码,每个编码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具有唯一性,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城市,单元网格的边界和数量可能会随建成区的不断扩展而进行适当调整,因此在进行单元网格编码时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网格拆分和网格合并等情况,为可能新增的网格预留码号。

1、市辖行政区的编码

市辖行政区区划编码(参照统计部门编码)。2、街道办、社区及单元网格的顺序码

因GB/T10114-2008标准中没有明确街道办、社区的编码,因此,街道办、

26

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第4章系统建设以及支撑环境建设。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分为体制机制建设、数据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平台应用子4.1体制机制建设4.1.1平台组织机构建设XX县设立“县综合管理平台”,具体负责县社会治理工作。对发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乡镇管理职责之外的社会治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并按照《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9z558h4dk01k8300wxv0h1ll01f5u01c5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