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快,在交通运输生产工作中,其作为交通生产成果中的重要量化指标,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交通生产行业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情况。但是怎样准确的计算出运输量这一指标却也是十分困难的工作,在近几年我国道路运输经济格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以及政府部门对于货物运输量的统计要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统计方法已无法真实的反映出运输市场的现状,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的制定解决对策对其加以完善。文章便对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体系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量的统计工作。
标签: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 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1.1.1 样本替换率较高。现有的道路货物运输量的统计方法是在确定地市级样本量的基础上计算的,通常情况下,地市所确定的抽样总体数量可能会有十多万,货物行业本身又是有很大的特殊性的,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抽中的用户是很困难的。这是调查任务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就不得不用相同的车型替换样本,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大大的降低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1.1.2 调查数据不真实。根据规定,所有的调查项目都是应由统计人员亲自上门调查的,同时由统计人员填写各种数据,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运输管理部门直接将调查表派发给各交通运输企业,而企业在填表时都是无法客观并且公平的填写的,因此存在着采集的数据失真的问题。
1.1.3 调查期限存在问题。通常情况下,被抽中的样本车辆的调查内容为3个工作日的运输量,然而很多货物车辆的一个运次都是要多于3个工作日的,因此这并不是调查完整的一个运次的运输量,仅仅是3个工作日是无法真实的反映出抽中车辆的运输信息的,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1.2 统计指标的涵盖程度不广泛
我国现有制度下的统计指标,往往只能够反映出这个地方在现有的道路规模下的运输货物量,它并不能够代表整个区域的运输量,更不能代表整个地区的发送量了。由于现阶段所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案,都是以省级为单位的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所确定的,在确定省级的样本量之后只需以相同的比例就可以各市级的样本量了,之后再根據各子层车辆占有情况就可以确定调查单元了,然后再进行反推从而确定省级的货物运输量。这种方法只能单纯的反映出此区域内隶属车辆
完成的货运量以及货运的周转量,与真实的区域运输量是有着一定的偏差的。在某一个区域内,这个区域的货物并不都是由当地的车辆所运输的,而当地的车辆也并不只是运送这个区域的货物,因此要想做好这个区域的场站建设、路网规划以及经济建设等工作,统计道路线路的运输量和货物的发送量才是最重要的数据。
1.3 对于道路货物运输量的统计工作还不够重视
作为货物量统计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基层道路管理部门应整治并维护好道路的市场秩序,但是由于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较多,其工作重心也大都放在了行业监督以及市场规范等工作中了,通常统计工作都是由一个人负责的,同时他还要应对其他工作,因此在统计运输量时往往也力不从心。另外,很多领导也并不重视运输量的统计工作,所以统计员在统计数据时也经常是敷衍了事的,大大降低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 完善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体系的有效措施
2.1 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网络,多渠道的对货物运输量进行统计
2.1.1 建立管辖范围内的车辆抽样调查制度。建立这个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清楚的掌握单车的产量和产值以及车辆物耗的效益等指标,在选择车辆抽样的调查方法时建议选择居民生计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确定选中的样本户后,就不能再随意的变动了,同时还应定期对样本户进行充分,以保证样本资料的准确性。另外,还应做好对样本户的培养工作,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公正的向我们提供样本资料。
2.1.2 建立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道路货物发生量的的统计指标报送体系。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报送道路货物发生的体系,然而在报送的过程中,应进一步的完善企业道路货物发生量统计数据的报送制度,这对于研究道路运输量与工农业产值的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其对于推算出整个区域的道路货物运输发送量的总量也是很有帮助的。
2.2 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服务业的统计制度
所谓的道路运输服务业就是指各类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总称,如货物的仓储、托运、配载、交通物流、信息以及其他类型的经营活动,作为一个刚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与运输业的共同作业量指标就是运输量了,因此要想真正的做好运输量的统计工作,并使其符合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也可从运输服务业入手。现阶段,我国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是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的,其可以为货主安排最佳的货物运输渠道,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货主的运输效益,从道路货物运输服务业中,也可很好的研究该区域货物运输的种类以及运输方式和货物走向等指标,而只有建立完善的道路运输服务业的统计制度,才可以保证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在统计工作中,有以下三大指标:线路运输量、地区发送量以及地区达到。(1)线路运输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在某一个
道路运输通道内或是某一个等级公路中的各车辆所完成的货物运输量情况,这个指标能够清楚的反映出这一运输通道和这一公路的货物流向的密度情况和所承担运输量大小情况,因此这也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所迫切需要的数据,现有的统计调查制度是无法得到的,因此必须更新传统的调查方法,完善现有的调查制度。(2)地区发送量就是指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特定的区域需通过道路交通运输工具所承担的货物的运输量,其主要分为发往外地区域的货物量、发往外省的货物量以及区域内的流转货物量。
2.3 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建立高素质的统计调查团队
调查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以及调查程序是否严谨对于调查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调查组织者和调查人员对调查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调查的经费能否顺利发放对于调查能否成功更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因此,要想保证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保证了调查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我们应做好对调查人员业务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培训工作,同时还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的统计调查团队。对所有的调查人员应进行统计调查知识以及道路货物运输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在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调查队伍的优势,在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形成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并且专业素质极强的统计调查团队。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体系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道路货物运输量的统计调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种方法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因此在统计我国道路交通货物运输量的工作时,应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国家统计网络,适当的扩大现有的统计调查权限,全方位并且多渠道的进行货物运输量的统计工作,从而妥善的解决现阶段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鹏.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道路运输量预测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2005.
[2]王亚芬.浅析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统计,2006.
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