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28 诗歌鉴赏之形象理解肤浅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风吹沙 欧阳修
北风吹沙千里黄,马行确荦①悲摧藏。 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射日生光芒。 一年百日风尘道,安得朱颜长美好。 揽鞍鞭马行勿迟,酒熟花开二月时。
[注] ①确荦:凹凸不平的石头,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句照应题目,写出了北风之大,又为下文写马行之难做了铺垫。 B.时值寒冬,万物凋零,色彩惨淡,阳光照射下的冰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C.诗人远望前方,村落中村酿已熟,花开朵朵,于是欣喜地鞭马前行。 D.这首诗融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为一体,既情感真挚,又韵味悠长。 2.诗歌两处写到“马”这一意象,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形象理解肤浅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阅读题的考查内容。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或者称“意象”)和景物形象(或者称“意境”“画面”“氛围”“气氛”等)。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理解偏差或理解片面。偏差指的是理解错误,片面指的是理解不全面。
【对策】整体把握,逐句分析
1.整体把握很重要。考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等,梳理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观倾向性,从而对诗歌的形象进行正确的解读。
2.逐联逐句不放过。以试题要求分析的形象为目标,不放过任何一句诗歌,直接写形象的句子要关注,那些从表面意思上看没有写形象的句子也要谨慎对待,以免错过“迂回曲折”刻画形象的句子。同时,考生要牢记不同的诗歌语句常常表现形象的不同方面。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清·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蝶恋花”是词牌,押仄声韵。
B.本词开篇中的“西风”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如“昨夜西风凋碧树”,“西风”暗指秋天。再如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则暗示春天的到来。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最后句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耽”意思相同,都指“负担,承受”,此处词人直抒胸臆,人间最不能承受的就是离别之苦。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根据这一理论分析词中的“草”与“辙”两个意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整,别开生面;“青”“白”相见,色
彩明丽;“横”“绕”二字写山画水,静动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 B.颔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句语义相承,而从对偶角度来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这种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写法流畅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深切关心。
C.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情达意。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扣人心弦。
D.尾联两句,情意更切。和友人于马上挥手告别,诗人没有直说内心感受,只化用《诗经·车攻》“萧萧马鸣”一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4.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①奉宸:侍奉皇上。②蓬壶阆苑:神仙所居之地。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曾侍瑶池……蓬壶阆苑”几句中,“瑶池” 、“玉殿”、“蓬壶” 、“阆苑”等意象均喻指宫苑仙境般的豪华和气派。
B.上阕“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三句通过对烛光、音乐的描写,极写作者去年元宵之夜侍奉皇上游赏的胜景。
C.下阕“今宵谁念泣孤臣”极言自己失势无援之苦,后面用“长安”代指帝都,从而表达了难遇知音、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
D.下阕末尾两句“数点寒灯,几声归雁”以景结情,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表现出梦破后的凄凉冷寂,催人泪下。
6.这首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柳宗元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