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 47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二0一五年一月
金元浦: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个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点》 。
我们知道,前两天在召开了APEC会议,APEC会议期间,和夫人丽媛给APEC的领导人及其配偶们送了国礼。那么国礼三件分别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手包套装和《和美》纯银丝巾果盘,前面的这个《四海升平》是给领导人的礼品,后面的两个是给领导人配偶的礼品。从这里开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近六十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我国全党全国全民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传统文化给予这么高的热情,而同志也是在建国以来的所有领导人、
word版本 .
总书记和主席中间对传统文化用力最多的领导人。那么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文化的发展,谈一谈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有着什么样重大的意义,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它一些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一、文化的繁荣是世界发展的终极目标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文化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呢,就是首先要问什么是发展,发展的涵是什么。过去我们的发展很清楚,主要是经济的发展,那么现在我们要重新思考这样一个概念。长期以来,国际国的社会一直把发展主要看成是经济的发展、经济指标的发展、GDP的发展、物质力量的发展,文化被视作是可有可无的附属,与发展无关或者与主体经济无关。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和发展的关系日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对于社会的推动,使各国重新思考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经济、科技与发展的这一系列原有的、故有的那样一种观念被逐步的打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经济生活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同时,也看到文化作为高端产业形态和先进的生产力,它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趋势。发达国家率先调整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并在这一领域里规划、布局、抢占创意的制高点,整个全世界对于文化的关注度空前的提高。在这样一个全球性潮流的推动下,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组织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并于1992年成立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
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经过好多年的调查、积累、撰写和修改,推出了一个题为“我们的创造多样性”的报告,这个报告论述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个报告认为,脱离人或者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word版本 .
经济的发展应当从总体上看成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报告指出,发展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应包括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要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尽管有时候文化是可以作为发展的手段的,但是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或者是经济发展的仆从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这是联合国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也就是说,说到底,文化现在要在整体上重新的思考与经济的关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说到底,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应当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的组成部分。
在世纪之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的政府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也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的行动计划”这份计划在草案中就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的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同时也提出,“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就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界的文化政策必须面向和更加适应新的飞速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看整个世界对于文化的重要的认识。我们也看到,文化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在整体的社会、整体的国家构架中越来越走向中心地位。
二、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
十八大以来,中央确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宏伟目标中,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必然的要求和必须达到的目标。可以这么看,没有文化的复兴,即使我们的经济一时上去了,也是没有灵魂的爆发,也不可能持久。
word版本 .
对此呢,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我们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政治文明的导航灯,成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在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大型展览的时候,引用了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叫做“长风破浪会有时”,他是说,我们今天比利时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来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文化中国之梦,是文明中国之梦,是在全球重建中国形象的伟大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实现的梦想。在当今世界,“美国梦”逐渐褪色,“欧洲梦”还在探索,中国梦的提出是在避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弊端,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先进模式,综合了中西文化的优点发展出的中国对世界发展的一个理念体系,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充满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觉。
在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一点上,其实世界对我们有着非常多的期待。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典1970年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汉尼斯?阿尔文博士发言,他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阿尔文博士一直致力于空间研究,他的工作无意中成了星战计划的序曲,所以他觉得各国的国防部应当改名为“大批杀伤平民部”,这是非常具有人文情怀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一个报道是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时报报出的,当时关于是不是有人说过这个话是有争议的。我们有一位大
word版本 .
陆博物馆学的顾先生,他到澳洲的时候查阅了1988年1月24日的堪培拉时报,找到了“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文字的原始出处。当然了,我们文化的复兴不在于西方人说什么,但是呢,我们知道确实有相当多的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的教授比德圣吉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五项修炼》。在这本书中有他的一篇中文版序,这篇序的中心思想是这样说的:“希望你们中国为人类找到一条新路。”他认为“现在的时代需要重新关照整体”。然后他指出,“你们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遗体的观点来了解的万世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源所体悟出的极高明精微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的结晶,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汲取自己,千万别重蹈西方人所犯下的错误。”他这样讲,“看看你们的进展,我们自然会想问,你们会不会步入工业社会的后尘,物质越富足,就越惟我独尊,傲视于自然秩序之上,你们会不会牺牲社会来发展经济?你们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不择手段的剽窃自然,以非永续性及危害后代的方式发展的这样一个社会?或者你们会找到一条新路。”这段话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确实走过了一个阶段,我们是拼命的崛起于自然,我们以非常惨痛的代价、自然生态破坏的代价发展经济,而且今天在物质日益富足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已经变得惟我独尊了呢?在物质极具富足的情况下,我们确实把自然的规律、自然的秩序给扔到了一边,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吗?我们找到了,我们正在探索。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