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应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维设计】2013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

变化应用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广东高考)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析:第1题,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一直远远高于迁出率,应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符合条件。 答案:1.D 2.A

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读图,两省区人口流动的趋向是( )

①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 ②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 ③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 ④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甲为贵州省,乙为江苏省。甲省经济落后、劳动力充足,人口流出;乙省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人口流入。 答案:D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

1

图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过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④ D.①③ 解析:第4题,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原因为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并非是自然环境的改善;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仍以自然增长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合题干中的年均增长率为0.57%可知:我国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第5题,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直接相关。 答案:4.D 5.C

下表是“2005年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6~7题。 年龄/岁 男性人口/万人 女性人口/万人 0~14 0.514 0.384 15~29 2.014 4.710 30~44 1.468 1.163 45~59 0.494 0.401 ≥60 0.176 0.178 6.表中所示迁入人口比重大的是( ) A.男性青壮年 B.女性青壮年 C.男性儿童 D.女性中老年

7.由表可知,该市规模突出的产业可能是( ) A.第三产业、轻工业 B.高新产业、重工业 C.重工业、第三产业 D.轻工业、高新产业

解析:第6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就性别而言,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就年龄结构而言,15~44岁的青壮年人口占了绝对优势。第7题,由上题可知,迁入人口中女性劳动力多于男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最有可能从事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高新产业对劳动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较高,而重工业则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 答案:6.B 7.A

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2

8.“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8题,二战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与东北部工业吸引无关;美国的南北战争发生在二战以前,与二战后人口迁移无关。第9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比向西部迁移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此前的50~80年代中期多。 答案:8.B 9.C

读“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回答10~12题。

10.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2.影响四大地区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

解析:第10~11题,通过观察比较和估算便可得出结论。第1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答案:10.A 11.D 12.C

3

二、综合题(共40分)

13.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北京市 河南省

自然增长率/% -0.015 0.564 总增长率/% 5.292 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4分)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并且总体上人口还是增加的。 答案:(1)高 外来人口增加

(2)低 人口迁出 (3)增加 经济因素 (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1:2012年1月18日中国经济网讯 2011年我国内地有流动人口2.30亿人,比上年增加828万人。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

材料2: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的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流动人口的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3:下图是“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4

(1)根据材料1,说明人口迁移、流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人口迁移对流入区的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3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的比重下降”可归纳出人口迁移、流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迁入区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从材料2中概括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第(3)题,从图示比重可以看出流动人口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收入较低。

答案:(1)人口的流动方向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2)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3)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

5

49lzn1oomv3z01x0bvw21wxgu8k8be00ng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