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料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塑限等指标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验确定。
5.2施工工艺 5.2.1验收下承层
填筑前应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基底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
5.2.2测量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并报监理审批。作业时,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5.2.3拌和
改良土混合料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在拌和厂集中进行拌和,同时配备碎土设备消除土壤中的土块。在拌和设备内拌制改良土混合料时,应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并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拌和时的含水率与碾压时最佳含水率的关系)达到规定的要求。
5.2.4运输
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进行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5.2.5摊铺
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中途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
5.2.6碾压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m。
5.2.7养生
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改良土不能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改良土分层施工
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负 责 人 技术主管 专兼职安全员 工 班 长 指挥卸土人员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机械工、普工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
4~6人 30~50人 1人 1人 1人 3~5人 2人 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石灰应选用消解石灰或钙质生石灰,其指标应达到合格标准。
用石灰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有机质含量小于5%;用水泥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25%。
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宜大于6h。
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取土,取土时应清除树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做配比试验。
施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石灰、水泥等化学改良土外掺料的运输、使用应有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外掺料应分类堆放、与原地面架空隔离,并有防风、雨设施,防止材料受潮、变质。
冻土不能作为路基改良填料。 8.设备机具配置
改良土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分为两大部分,即改良土拌合厂和路堤填筑区的各个施工单元。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改良土拌合厂 填筑区施工单元 稳定土拌合站1~2台 碎土设施1~2台 装载机2~4台 洒水车1~2台 挖掘机1~2台 推土机2~4台 平地机1~2台 压路机2~4台 洒水车1~2台 挖掘机1~2台 自卸汽车20~30台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改良土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五个方面: ①原材料(土、石灰或水泥);
②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土质需掺入的石灰或水泥量); ③改良土含水量控制;
④均匀性(避免改良土中出现素土现象); ⑤压实度(通过试验段确定适宜的施工参数)。 9.1.2对需改良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9.1.3改良土填筑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