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校种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高校的种类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高校能级有三,一是重点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教学与科研并重。一般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学院,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主。
显性课程: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的课程。
隐性课程:利用有关学校组织、校园文化、社会过程和师生相互作用等方面给学生以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接线员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而形成的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 二、填空题
1、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所直接继承。
2、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3、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4、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等学校发展科学职能的正式出现。
5、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正式出现,是以美国的“赠地学院”的出现为标志。 6、威斯康辛思想明确提出,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7、提倡社会本位论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涂尔干。 8、个人本位主义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斐斯泰洛齐。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马丁·特罗提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介于15%至50%之间时,处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 11、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至50%时,属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12、具有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国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法国。 13、根据我国学位授予体系的规定,学校授予学位的权力机构是各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14、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将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1980年2月,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确立我国的学位制度。 15、现代学位制度建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设立的哲学博士。
16、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主要形式有,统一考试,单独考试,统一考试与单独考试相结合这三种模式。
17、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校招生主要实行统一入学考试制度。
18、属于中央集权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其中以法国最为典型。 19、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学术权力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模式。
20、从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领导体制改变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得到《高等教育法》的确认。
21、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 22、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或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 23、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24、就高等教育办学形式而言,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将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公立高等院校和私立高等院校。
25、具有不同的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能级结构。 2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27、我国高等院校教师职务的名称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P176 28、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29、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0、从学科是分科的组织还是综合的组织,即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分类,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P236
31、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32、从形式上看,即以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而言,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33、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全面探讨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34、高等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叫做教学计划。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35、教学大纲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说明、本文和附录。 36、学年制和学分制是当今世界采用较为广泛的教学管理制度。 37、当前世界高等学校采用较广泛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学年制和学分制。
38、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制度,称为学年制
3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的方
法,叫讲授法。
40、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选题、调查研究和申请课题。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 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 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建立新的高校能级结构,实施不同的管理;确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合适的比例和重点。 9、简述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0、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一是发展速度要适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防止结构性供大于求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二是要走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范效应的路子,少建或不建新的高校,在充分挖掘原有高校潜力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三是发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最后,是要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尽量延长高级专门人才的使用寿命。
11、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
答: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审试题;通过随机抽样编制试卷;实施考试,取得信息;阅卷评分;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1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13、现代高校基本职能及相互关系
答: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有三,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自然延伸。 14、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大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增强了,对事物常常有自己的相法,对教师的依赖减少了;自主性增强,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生活),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大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增强,能主动搜集感兴趣的资料,或自己动手作实验,作相关的研究。 15、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答:加强理解沟通;重新审视教师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6、如何进行学生的学业评价? 答:
17、简述高校的基本教学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对高等教育而言,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8、高等院校为什么要强调科学研究?
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好“出口”这一关。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为此,首先应提供更多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互相承认学分,使学生在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开设学习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更多地采用自学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应加大学习时间的弹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学业。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高校教师主导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术思想的启发,研究方法的训练。而学生的主动性,则体现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摸索,学会思索和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这中间,教师要做的,是为他们指引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但是,路还是要让他们自己来走才行。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答: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性,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学科教学当中,而不是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讲唯物主义的教条。其实,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科学思想的哲学总结,它与具体科学理论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低级与高级的关系。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在物理学早期的发展史上,就有着很生动的一些事例。在那个时期,物理学知识还很少,很不完整,人们往往只能根据已知的一些片断的知识,推测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运行规律,形成了许多的物理假设,构成了当时看来很成功的一些理论。在对物理事实知之不多的情况下,出错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猜对的可能性。出错的人当中,不少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一些物理学大师。但是,当新的实验事物证明原有假设的错误时,这些大师们都豪不犹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马上着手修改自己的理论,甚至完全“推倒重来”。有这些前辈大师作榜样,学生就
可以充分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意思了。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答:首先应认识到,实践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应认识到,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理论与实践的实践的结合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理论学习之前,一个是在理论学习之后。
在理论学习以前,应让学生多了解这门理论知识所应用的领域的具体事物,让他们获得一些相关的感性知识。在这些感性知识,或相关表象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理论知识,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理论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认识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答: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但又不可相互取代。为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挖掘课程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还要多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方面,可以参考美国人孔茨的案例教学法。孔茨在他所著的《管理学》一书中,每一章节的后面,都会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任务,和一个实际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真实案件的简写版,但仍保留着原案例的真实性、复杂性和“案情”的不完整性。要求读者在最接近真实的情况下,根据不完整的案情,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些案例的分析,无所谓对与错,最关键的是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6、结合实际,谈谈高校教师聘任制存在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答:我国高校教师的聘任制,与其它许多新制度一些,都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还很幼小,很不成熟,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师部门所有制还没有完全打破,教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高校人事自主权过小,受指标等诸多限制,高校想要的人要不来,不想要的人又走不了。我认为,当前的教师聘任制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即只考虑到受聘的教师如何如何,而没有顾及未受聘教师的保障。这样的制度的是不完善的!
7、结合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校应如何合理定位。 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期,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会很多,所需要的大学也很多。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读大学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他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是分层次的。由于基数较大,每一层次的求学人数都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这个数目已大到完全有可能为每一个不同的层次办一所或几所有针对性的大学,因此,势必导致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出现。换原先的分类法,大学可分为研究性大学,普通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今后,随着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增加,大学的分类将会进一步细化。在这种条件下,每一所大学都要认真地给自己定位,明确自己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应处的位置。 要给高校定位,首先应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或者说,可能的服务对象,也就是在自己的招生范围内,有哪些将要上大学的人群?包括在今后的三、五年内,每年可能有多少人要求上大学?这些人的支付能力如何?这些人希望获得什么层次的高等教育?他们对职业的期望是什么样的?他们所接受的中等教育的水平如何?再就是当地和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是什么样的?第三方面,则是本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场地、设备等教育资源如何?在最近的三、五年内有可能从哪些方面获得多少的资助等等。在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再逐步收小范围,最后确定自己的定位。
高校定位,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科研课题,做这个课题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而定位的依据,多是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有些东西变数可能还很大,定位定得准不准,少说也要三、五年才能看出点苗头。真要看清楚了,没个十年八年是不够的。因此,高校定位,差不多是一场赌博,一场关系高校本身及全体教职员工前途命运的豪赌。
8、结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谈谈你对高校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答: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教育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了,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大了。人们花了大价钱,花了很多时间,来接受教育,就是希望籍此获得一个好的职业,好的社会地位,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命运。因此,教师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了,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必须是精通教育教学艺术的专业人士,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或者,才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就是一道门槛,一道关口,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