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4:因为谷穗成熟了。 师(两眼发光,声调上扬):你真聪明!表扬他!
请对以上两个片段中的教师行为(语言)作简要点评。
1.两位老师的行为(语言)都是有问题的。片段一中,教师角色定位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脑中装的是自己,而不是学生。案例中学生的朗读、回答都是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服务的。如“给老师带来满意的答案”、“读给我听”等。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片段二中,老师以标准答案为中心,前三位学生的回答不是挺生动有趣吗,老师却听而不闻,脑子里关注的只是标准答案“谷穗成熟了”。 2.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成就体验。
案例、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老人知道这只骆驼它有哪些特征?你是怎样知道的?”并要求进行小组讨论。
于是,同学们分组围坐起来开始讨论。
当老师宣布讨论结束,要求各组汇报时,教室里出现了片刻沉默。然后便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有一位同学发言:“我们小组认为这只骆驼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左脚有点瘸,第二个是这只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此时,同组的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补充说:“他还少了一个,我认为还有第三个特征,就是缺了一颗牙齿。” 请问:以上教学片段中的合作学习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
1.依教师需要才合作。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我强烈的需要时,合作学习更有价值。
2.合作不充分,时间不够或者小组成员各行其是。要有一定时间量,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提高。
3.汇报交流是老师要求的。良好的合作学习,学生会有一种主动将学习收获向同伴展示和交流的强烈愿望,不应该出现“教室里出现了片刻沉默”才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4.老师提的问题并不适合合作学习(涉及学科知识,可不做要求)
案例、小其,男,11岁,小学4年级学生,是我新接的班组中的一员。散漫、冲动、好斗,言行极具攻击性,接班前就久闻他的大名,他是年级组乃至学校出了名的。成绩门门红灯高挂,调皮捣蛋得出奇。老师见他头疼,同学见他害怕。上课破坏纪律,下课欺侮同学。2年级时,在原来的班级呆不下去了,换了一个班级,听说这是本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第一次走进这个4年级教室上课,拥挤的教室里,东南角的最后一排,一个男孩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他胖胖的,脸儿黑黑的,小眼睛,朝天鼻子,翘嘴巴,长得并不可爱。见我走进教室,他迟疑了一下,坐了下去。
我走到他的课桌前,看到他的课桌周围明显地空出了一段距离。在这样拥挤的教室里,这一段空间显得很刺眼。直觉告诉我,他就是小其。
下课后,我留心观察他。他不跟自己的同伴说话、玩耍,只是盲目地自顾自地在楼道里窜上跳下,一会儿把低年级同学的球抢过来扔掉,一会儿把女同学正在跳的橡皮筋拉得有十来米长,然后又快跑几步坐下来,像溜冰一样在走道的地砖上往前溜一段,站起来往前跑时又故意用肩去撞对面过来的同学。那同学说了一句,他回头就给人一拳,一边嘴里骂骂咧咧。
听同学说,像今天这样还算好的。他还经常拿泥鳅、蚯蚓、蟑螂等到学校来吓唬同学,常常动不动就打人。同学见他都害怕,没有人愿意理睬他。 这是一位典型的问题行为学生。
请问,采取哪些教育措施才能较有效地矫正他的问题行为?
(1)了解原因 (2)关注、接近 (3)信任、尊重、爱护
(4)运用班集体力量 (5)家长配合(6)各科课任教师配合,帮助树立学习信心
《教育学》试卷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
的劳动的起源说。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 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4、上课 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 。
6、1 9 0 2年通过的“壬戌”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六、三、三”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
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6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 家长会、家访、书面联系 。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 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 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 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教育学》试卷 (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 5分)
l、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和 发展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布鲁纳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1 9 0 2年通过了“ 壬戌学制”,它基本是参照 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 六三三”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四个发展阶段。
17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 实用性 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 优秀生的骨干作用和抓好 差生的转化工作。 1l、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缺陷矫正 早期干预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 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 0分)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
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
自学法。
《教育学》试卷 (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 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教育美育。 2、咨询的主要方法有: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 1902年,称为 壬寅学制。 4、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出生的第一年、六、七岁、 青春期(1 4、5岁) 。 7、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核心 ,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纽带 ,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 执行者。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 核心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 和 归宿。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 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18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孔子苏格拉底 B 孔子亚里斯多德 C 孟子柏拉图 D朱喜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 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 0分) 1、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
条件反射。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 “一切”学生都
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