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注意: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把握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守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方法论)
【强调规律的作用】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方法论)
【强调人的作用】 意识的 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 (什么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是意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是客观、形式是主观 独立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 识)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性 意识对物质 世界(原理)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仅能复制当前对象,也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东西变成现实东西
第 6 页 共 9 页
作用★ 世界(原理) 2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精神会使人悲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做事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求是(方法论)P4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1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把高度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及其特点
1.具有客观物质性2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实践中人的作用)3具有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中外在的客观条件)★
P42 人的认识 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原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真理是的客观性(最基本属性) 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对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实践中追求 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认识具有
第 7 页 共 9 页
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篇三: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___每个单元的总体框架(1)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 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与时代 ↓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基本特征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 8 页 共 9 页
马克思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 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 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
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1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2
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二、认识论(怎样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 4
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 唯物辩证法线索图: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概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论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5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