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认知功能损伤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
研究进展☆
朱田园* 钱禛颖* 焦雄△唐莺莹*○☆ 王继军*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9(045)004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精神病临床高危 认知功能损伤 非侵入性脑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671332,81871050);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促进实际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编号:16CR2015A)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脑电影像研究室(上海200030) △ 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发病后有明显的功能损害和慢性化病程,使其预后不容乐观,对精神分裂症早期识别和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最新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的未治疗时间越长,海马萎缩越严重,预后越差[2]。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clinical high risk for psychosis,CHR)是指近期(多为 1年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但程度较轻,尚具有自知力的群体[3]。对精神病临床高危个体进行早期干预,可能延缓甚至阻止其向重性精神病性障碍转化,具有重要的的临床意义。但CHR人群是否应接受药物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迫切需要开发有效、副作用小、易推广的新型干预手段。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
正符合上述需求。本文对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两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治疗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可行性进行综述和展望。
1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
早期识别处于前驱期的CHR,目前主要使用耶鲁大学研究小组编制的“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定式访谈”工具[4]。多项对CHR开展的纵向随访研究提示,妄想和思维症状严重、功能减退、记忆和社会功能明显损伤的CHR个体,向精神病转化的风险更高[5-7]。
1.1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损伤 对CHR人群认知功能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精神病全面发作之前的前驱期,CHR个体已在多个认知领域存在中度损伤,包括言语记忆、视觉记忆、工作记忆、注意/警觉、处理速度、执行功能及社会认知等[8]。CHR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介于首发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9]。北美前驱期纵向研究组(North American Prodrome Longitudinal Study,NAPLS)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CHR个体相对健康对照,注意、工作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功能受损较为显著,并且之后转化为精神病发作的CHR亚组在上述三方面功能损伤明显重于未转化的CHR亚组[10]。中国CHR人群的研究也获得类似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认知功能损伤在精神病发作之前已经存在,是预测其是否会进一步转化为精神病发作的风险指标[5]。
1.2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的干预现状 CHR人群症状严重程度尚未达到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即使不接受干预,也仅有约20%~35%个体会在 2~3年内转化为精神病发作[11]。因此,对CHR人群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存在争议,对
CHR人群早期干预更倾向于保护性且更安全的方式。目前,对CHR的早期干预方式以口服小剂量抗精神病或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为主。WOODBERRY等[12]的系统综述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3项小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中CHR患者接受利培酮或奥氮平治疗[13-15],1项研究采用Omega-3(ω-3)不饱和脂肪酸干预[16],其他 9项研究均采用心理干预方案,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认知治疗/增强等。初步结果提示:对CHR个体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向精神病发展的转化率,在短期随访或者2年随访中效果均显著[12]。但CHR早期干预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美国临床抗精神病药物干预效果实验(Clinical Antipsychotic Trials for Interventions Effectiveness,CATIE)[17]为代表的研究表明,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并未表现出明显疗效或仅有轻度疗效;二是CHR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体[18],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存在一定风险,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19]则明确禁止对此类人群中的未成年人使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三是以口服ω-3不饱和脂肪酸为代表的营养补充治疗曾被寄予厚望,但是新的一项大样本研究结果呈阴性,未能重复前期小样本研究的结果[16];四是心理治疗和认知训练一般认为较为安全,但其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因此,针对CHR人群的早期干预,迫切需要新型的干预手段,能有效改善CHR认知功能,且具有无创、安全、易推广等特点[12]。
2 非侵入性脑刺激
NIBS技术以TMS和tDCS为代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和神经科的临床治疗。相较于需通过有创的脑立体定向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深部发挥作用的脑深部刺激技术,或需要麻醉的改良电休克疗法,NIBS具有无创、副作用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