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举办我校第十七届“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文 件

师政学工〔2016〕15号

关于举办我校第十七届“创新杯” 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

通 知

各学院(部)、各单位:

为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科技氛围,鼓励和培养广大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巩固“创新杯”在我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中的“龙头”地位,发挥“创新杯”竞赛的育人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校决定举办第十七届“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大力弘扬我校“独秀精神”和“乐群文化”,进一步拓展第二课堂教育,创造和形成良

—1—

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使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成为广大学生提升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发现和扶持一批优秀作品参加全区和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由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创新杯”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赵 铁

副组长:李传起 苏桂发

成 员:李宇杰 唐文红 周海琦 高金岭 林春逸 罗晓曙 刘 惠 李天雪 靳书君 褚添有

梁 君 王 彦 谢世坚 刘 涛 陆丽娟 周楼胜 彭峰林 赵燕华 牟向伟 邓国和 马姜明 沈星灿 胡君辉 唐振军 黄 智 宋树祥

秘书长:周海琦(兼)

副秘书长:严浩真 魏代会 程 蕾 蒙志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甘 迎 三、参赛方式、要求 (一) 参赛人员

我校(独立学院除外)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2—

(二) 作品内容要求

作品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各种类型的发明制作。参赛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有实用性、创新性或学术性。论文类作品字数不少于3000字,至多不超过8000字,社会调查报告不超过1.5万字。

(三) 申报方式

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作者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鼓励跨学院(部)、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学术科技项目参加申报,以加强学科沟通和知识融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跨学院(部)合作并获奖的作品,在计算团体总分时将按照150%的比例计算,并按照作者贡献大小分别给所在学院(部)计算团体总分。

建议每件参赛作品由一名或数名从事与该作品相关专业研究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副高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教研组推荐(指导教师不能作为推荐者)。

(四) 申报作品数量和资格

各学院(部)要充分发动,以形成学院(部)层级的学术科技培育选拔体系。在学生普遍参与的基础上,进行作品初审选拔申报。原则上各学院(部)选拔申报参加校级评审的作品不超过15件(获得上一届“创新杯”团体总分前三名、上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奖项的单位可分别多报3件作品,同时

—3—

获得上述奖项的单位作品不累加,可在3件基础上多报1件作品)。其中本科生的作品不少于8件,文科学院(部)申报作品中调查报告不少于5件,理科学院申报作品中科技发明制作类不少于1件(体育学院可以是调查报告)。此外,为顺应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趋势,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丰富知识和研究能力体系,本届“创新杯”增设“累进创新奖”及“交叉创新奖”两个奖项,每个奖项每个学院(部)最多可报一份作品。

1.“累进创新奖”申报条件

(1)申报作品须为已参加过往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作品。

(2)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认定,符合下列一条或几条:一是较之前参赛时有重要研究进展;二是在作品孵化方面有明显成果;三是学院(部)通过设立支持基金、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对较长周期的参赛项目提供持续支持,对参赛队员进行跟踪培养;四是参赛项目被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机构采纳并结合实践加以完善,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3)参赛团队可以为原参赛团队中继续在本校深造的学生,也可以为继续进行原团队工作的在校学生(认定标准与“创新杯”竞赛章程相一致)。

2. “交叉创新奖”申报条件

(1)参评作品须入围第十七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

—4—

(2)参评作品须涉及两个及以上学科(指“国家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方面突出体现作者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在全国各级刊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除申报本届“创新杯”“累进创新奖”的作品之外,参加过校“创新杯”并获奖的作品原则上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五) 高质量作品推送

为培育高质量作品推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将把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用于资助参加全国、全区“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的重点项目。曾在“挑战杯”竞赛中有获奖经历的老师指导的作品、结合国家或自治区级课题项目的作品、曾获广西大学生创新项目支持的成果以及在“创新杯”竞赛中获一、二等奖且具有竞争力的作品,将优先推荐。

四、实施步骤

(一) 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5月)

根据校区和学生专业特点,分层分类做好校院两级的“创新杯”活动宣传发动和氛围营造工作,通过开展“创新杯”宣讲会、“创新杯”活动现场咨询、“创新杯”学术科技竞赛培训讲座、校园学术科技活动校园问卷调查、专题研讨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全校师生深入了解“创新杯”活动,积极投入“创新杯”活动。

—5—

关于举办我校第十七届“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汇总

广西师范大学文件师政学工〔2016〕15号关于举办我校第十七届“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各学院(部)、各单位:为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科技氛围,鼓励和培养广大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96yy7dfjg2xc786b4a94zk8m0hvru00s1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