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如下表述:“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而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综合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以及高考改革的相关规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活动型政治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表现,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旨趣,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为自觉的价值取向。下面我通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课堂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片段一:
探究活动:感受物物交换,探究货币本质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货币来购买商品,商品与货币密不可分,要想了解货币的本质,我们就需要先认识一下商品。我们来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同学们来判断自然状态的空气、阳
光,农民自己生产自己食用的粮食,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是不是商品?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购买牛奶、咖啡等商品?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进行交换?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在明确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购买商品就要使用货币,那商品和货币真的是同时产生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货币产生的过程。教师请小组代表通过模拟换购的形式体验一下没有货币的时代人们是怎样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的。从班级中找出三个同学,让一个同学用一支笔向其他同学换取笔记本;一个同学用一本英汉字典换取圆规和笔袋;一个同学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锅铲换取学习参考书。其他同学则每人从自己的物品中拿出一件准备交换。
活动规则:1、换取物品的数量不定,双方认可就行。2、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进行。3、可以通过多次换购获取最终需要的物品。
换购结束以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想办法简化交易步骤。学生在共同探究后,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寻
找大家相对都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上一些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的缺陷;展示金银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货币最终固定在金银上。从而总结出货币的产生过程:物物交换——般等价物出现——固定在金银上——货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是否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分析:通过学习,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前,教师搜集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且为了使学生更能够身临其境、有所感触,组织了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切身体会到物物交换的困难,理解一般等价物的历史与本质。通过教学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可行的。《经济生活》这一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现象生活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模拟体验等方式进行感受,这样能够把看似深奥的经济原理具体化生活化,使得学生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并且,在归纳货币的产生过程时,采用学生自主归纳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教师写、教师评一条龙的传统教学方式。在点评上,采取边展示学生归纳的结果边点评,使点与评有效的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