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一、职业生涯规划及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历程: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确立事业目标、选择何种职业、在什么地区和单位从业、担任什么职务,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
职业规划是个人职业历程的首要环节,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实现事业目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职业历程:
职业历程是指一个人从初步就业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连续不断的,也可能是间断的(中途下岗待业)。其发展有三个阶段。 职业适应期:
职业适应期包括由非职业心理向职业心理的转换,组织内外环境的适应,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熟悉。 稳定发展时期:
职业适应期结束后,相对稳定在一个职业单位,成为业务主管,逐步成为骨干或担任领导职务,这一时期即稳定发展时期,个人的职业生活能力处于最旺盛状态,是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 职业结束期:
个人因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丧失了职业能力或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
职业规划是职业历程的基础。职业历程发展顺利与否,职业期间创造的社会财富多少、个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都因职业种类、从业地点和单位、担任职务的不同而显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搞好职业规划是一项重要课题。 (3)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
A 学业目标 B 政治诉求 C 素质培养 D 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目标 E
A、确立目标阶段:
处于择业期的学生应该确定择业的目标是:
高尚的目标。首先,择业者必须将社会的客观需要与正确的主观择业意向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只有社会的客观需要才能为个人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让个人有用武之地,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与此同时,个人的择业意向还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思想上,即应具备“为人类活动”的择业意向。其次,应建立健康的职业情感。
找到正确的择业指南。正确的择业观就包含为两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第二,确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和职业幸福观。 B:职业的准备阶段:
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职业准备的内容和时间的长短也就不一样。 C:职业选择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不再是自我准备,而是步入社会职业市场,进行实实在在的选择活动。 2、职业规划意义:
要把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要清楚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就业问题的基本状况及发展方向。当前,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市场机制的引入,给大学生择业既带来了压力,也带了机会。
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及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2、评价自我和职业分析: (1)、自我分析:
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带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 (2)、职业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我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我的优势:
第二,弱势,即目前的不足或能力的欠缺:比如性格的弱点。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与认识,解决了“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因而需倍加慎重。 3、职业生涯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不怕艰苦的环境: (2)到基层锻炼、增长才干: (3)甘当“灰领”:
三、职业选择原则及考虑因素:
1、职业选择的原则: (1)主动选择的原则:
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应主动出击,积极参与。这里所说的主动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主动参与职业岗位竞争
B、主动了解人才供求信息和规格要求 C、主动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