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历史北师大九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 “上古文明”第2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及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先后也出现了世界上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性质;了解佛教的创立。 2.知道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其形成的根源,提高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了解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提高对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认识,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体会远古文明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教学难点】

第1页/共8页

种姓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电视剧《西游记》画面,提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哪里求取哪个宗教的经典?剧中的如来佛祖是否答应赐给他们经书?佛教是怎么诞生的?其诞生地还有哪些文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讲授新课:

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地理环境

(1)多媒体出示《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古代印度》两幅地图,学生读图说出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

师总结: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的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分布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部的是恒河。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之为“身毒”“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

(2)结合地图和教材文字,概括印度文明的兴起和历史演变。教师总结: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大约公元前2024——前16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逐步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2页/共8页

2.种姓制度

(1)师:(如下图)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

生: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从各种姓权利和地位看,第一二种姓属于统治阶级,第三四种姓属于被统治阶级,首陀罗地位尤其低下。

教师总结:种姓和职业都是世袭的,不同种姓之间严禁通婚,四大种姓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由此可见。

(2)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它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1:种姓制度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等级制度。 生2:不利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3)不同声音:评价种姓制度。 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美国史学家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中谈道:必须指出,印度种姓制度的作用并非一概是消极的。它的积极一面是使印度民众在异己的文化或征服者面前有一种一致感。它还使个人在自己的团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促进各种形式的相互帮助。尽管种姓内部存在斗争,但各个种姓都知道相互合作,特别是在各地村民议事会的立法和行政上。

师:依据教材和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种姓制度?

教师总结:分析历史事物的作用要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印度种姓制度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种姓制度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多媒体出示材料:

第3页/共8页

材料二 2024年印度某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

师依据材料讲述:现代社会虽然确立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则,但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至今。尤其是在印度广大农村,“贱民”只能居住在村子的下风口;如果哪个印度人不小心碰到了“贱民”,会被认为受了“污染”,要请祭祀做法式来消除。“贱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被允许学习宗教经文,不允许进入寺庙,不许进人商店等公共场合。

师讲述:时隔2024多年,种姓制度的阴云依旧笼罩在今天印度共和国的上空。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观念。”1955作印度法律才允许跨种姓通婚,2024年还为破除陋习出台新规--不同种姓通婚奖励1000美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阶级分化的情绪并未好转,种姓制度的地位甚至更加牢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古印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渡: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为了反对婆罗门教,佛教随之产生。

3.佛教的产生 (1)背景

教师讲述: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把持了最高特权地位。这种等级制不但遭到广大下层民众反对,也引起刹帝利和吠舍上层贵族强烈不满。婆罗门特权得益于其手中的宗教武器婆罗门教,于是佛教作为反对婆罗门教的新兴宗教流派便应运而生了。

(2)经过

师: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佛教诞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生: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被尊为释迦牟尼。

(3)教义及意义

第4页/共8页

师:“众生平等”的种姓制度同种姓制度新的规定有何不同?它的提出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生:尽管“众生平等”主要是指宗教生活中的平等,但客观上有助于冲破种姓界限,冲击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而佛教在当时有进步作用,也得到了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很快便广泛传播开来。

(4)对外传播:多媒体出示《佛教传播路线图》。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师: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并说明佛教兴起后的传播路线,如从古印度传播到东南亚和中亚。公元前后,汉朝时,佛教从中亚传人中国,后由中国传入朝鲜,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后来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

(5)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实际,从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以及生活方面思考讨论。

师:佛教教义中所包含的“行善积德”“乐善好施”等内涵,在历史条件下仍有其社会意义,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1)师: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中国的古代文明兴起于哪里?有什么特点?

生:中国古代文明兴起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特点:经历了夏商周的灿烂的奴隶制文明之后,古代文明持续不断发展,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延续的国家。

【设计意图】由于七年级对古代中国文明已经学习,所以此目直接交给了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组织语言与表达、合作的能力。

第5页/共8页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历史北师大九上)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2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及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先后也出现了世界上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教学目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or4947gj0h1ll01eyq0a6ri16osu014g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