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希望——读《我的大学》有感
读完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合起了书本,望向了深邃的星空,那座影响阿廖沙一生的社会“大学”,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一个十六岁的,怀揣梦想,朝气蓬勃的年轻青年,带着自己前往大学殿堂的理想,独自一人来到了喀山。却因为“贫穷”二字而被现实无情的击败了,但他并未舍弃理想,他住进了贫民窟,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四处打工谋生的同时,也不忘废寝忘食地a准备功课,期望自己梦想的实现。
在谋生打工的艰辛道路上,阿廖沙开始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起来:自私庸俗的小市民们,受到惨痛遭遇的革命者们,因力量薄弱而被迫害的知识分子们……每一个人都不幸贫困,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自相残杀。病态而又冷漠的丑恶社会残忍地暴露在了阿廖沙面前,面对这样一个势力残暴的社会,他沉默了,他迷茫了,他绝望了,他逐渐与自杀的精神危机相碰撞。在他即将坠落于无
穷的黑暗之际,一群形形色色的正直的革命者们,让他的思想重新扳回了希望。他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著作,了解起了下层农民们的生活现状,直至参加革命活动,最终从无尽的深渊中脱身而出,让正直的光芒凝聚成一束利剑,刺穿了无际的黑夜,使宁静的曙光重耀大地。
阿廖沙最终没能迈进大学的大门,但却在这所贫苦的社会“大学”中,有了自己的觉悟。我望着书中有着革命希望的阿廖沙,心中不免多添了几分敬佩,他坚定着自己的革命目标,相信这革命的光芒,面对冷漠残暴的社会,面对愚昧无知的农民们,仍坚持着自身的正直。突然回想起我自己,自己何时有过如此的觉悟?自己又如何坚定过未来的光芒?凝望这愈发暗淡的夜空,我的内心说不出什么滋味来。
《我的大学》其实也属于作者高尔基本人的自传,我不难想象出,曾经高尔基先生面对这个丑陋的社会时,陷入过怎样的痛苦与绝望,但又是怎样,重燃革命的希望,写下这不朽著作的。
正如他本人所述:“喀山是我最喜爱的一所‘大学’”,的确,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过这所大学,名为“社会”的大学,名为“人生”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