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记忆口诀汇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直接替代与自我,不可混淆其效果。 自我效能研究深,影响因素重归因。 自我强化心里记,克服困难榜样立。 格式塔派有苛勒,完形顿悟心里乐。

猩猩接杆够香蕉,自己叠箱智商高。 知觉重组能顿悟,避免多余来试误。 理解领会显智慧,创造思维很可贵。 多重角度去思考,迁移能力少不了。

认知主义布鲁纳,发现学习不可怕。 主动认知成结构,研究学习不落后。 丰富认知多实践,解决问题多多练。 独立发现与思考,能力培养不可少。 奥苏贝尔吸引人,意义学习打开门。 认知同化有意义,新旧知识建联系。 意义学习分三类,任务复杂多体会。 由浅入深分三级,代表概念和命题。 同化模式也有三,准确辨别书多翻。 类属学习是下位,派生相关两大类。 总括学习属上位,归纳推理心思费。 并列结合第三类,学习不分上下位。 成就动机理论记,主要三个内驱力。 认知我高和附属,一内两外动机符。 教学策略有取舍,新建先行组织者。 引导材料有两类,陈述比较都要会。

善用认知内驱力,学习动机需激励。 教学方法多样化,知识网络脑中挂。 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是另一支。 学习实质与动机,需要层次是根基。 五个等级须牢记,自我实现有潜力。 师生关系有感情,促进者的角色行。 提供资源促氛围,学生无需依赖谁。 非指导性之教学,角色转化要自觉。

建构主义理论深,心理学上有杜威。 影响最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绝! 自我建构有过程,同化顺应要平衡。 学生中心多主动,自主建构更有用。 建构主义有四观,知识学习教学观。 另外还有师生观,师生角色要放端。 知识升华要求变,理解检验与批判。 学习新知建新意,改组旧知有意义。 五种教学新见解,生成教学是大姐。 情境教学似抛锚,合作学习不动摇。 随机通达来教学,主要包括五环节。 支架教学也有五,慢慢撒手生自主。

学习环境有要求,情境协作与交流。 意义建构第四个,内在理解要深刻。 以上经典八大论,时刻牢记别停顿。 自编口诀来记忆,学习欢乐又有趣! 祝愿大家成绩好,高效学习没烦恼

例如,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四条,分别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教学“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更加“关注人”。这四条在选择题以及材料题中都有可能成为考点,但是记诵这四点又是比较大的记忆负担。我们可以通过提炼其中的关键字,来进行记忆。每一条提炼一个字,组成“学习过人”,刚好可以将教学观的四个要点记住。

例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有三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三点非常重要,在材料题中经常出现。我们可以通过“两独一发”来记忆。在每一条的下面,又有具体小的条目。记下来顺口溜之后,做材料题是,可以先将要点记在题目旁边,然后具体书写。这样做题,可以有效踩到得分要点。

材料题中,往往要求从教师职业道德或职业理念角度来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

例:班里新转来一位贫困学生,由于遭遇了生活变故而悲观,不认真学习,不愿与同学交往,不信任老师。苏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主动与他交流。一天,苏老师发现学校新栽下的小树需要护理,于是请这位同学一起照顾小树。劳动中,苏老师从小树成长入手,与学生探讨人生问题。后来这位新同学变得积极、活泼起来。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苏老师行

为。

从职业道德角度,可以答出的知识点有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不能止于此,还可以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对教师行为进行剖析。若从教育观角度分析,涉及的知识点是苏老师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内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符合新课改教学观中的教学更加“关注人”。从学生观角度来分析,涉及知识点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从教师观来分析,涉及的知识点有“教师有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促进者”及“教师要成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

1.近代教育的变化(公立十一)

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20世纪后教育特征(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民主化 ③教育的多元化 ④教育的全民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调查研究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制定调查计划 ③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 ④实施调查 ⑤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4.行动研究步骤

①发现问题 ②分析问题 ③设计研究方案 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⑤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内人解手龟速)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领受的)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7.人口对教育作用

①人口数量与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③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 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8.学校教学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长善救失 ⑤差异性?因材施教

10.教育目的的功能(向鸡评选)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选择功能 ④评价功能 11.社会本位论观点

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②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③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12.教师劳动的特点(是广联隐藏创复) ①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复杂性

④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⑤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⑥长期性

13.教师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③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①关注生存阶段: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过多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花大量时间去搞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②关注情境阶段: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

③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实施因材施教

15.新教师成长的途径

①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职前) ②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职后) ③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进修) ④反思教学经验(自我教育) 16.制约课程的因素

①社会需求 ②学科知识水平 ③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④课程理论

17.学习者(活动、儿童)中心课程论观点 ①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②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来编排 ③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④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18.知识(学科)中心课程论观点 ①有逻辑 ②分科目 ③掌握学科知识 19.课程实施结构

①安排课程表 ②确定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④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 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⑦评价教学活动与结果。 20.影像遗忘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④识记的方法 ⑤时间因素 ⑥情绪和动机

21.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人理解加工三个方法)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⑤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⑥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②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③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

④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23.如何科学掌握概念

①感性材料 ②过去经验 ③变式 ④语言表达 ⑤实践 24.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定式 ④功能固着 ⑤原型启发 ⑥情绪与动机 ⑦个体智力水平 25.学习动机功能

①激发功能 ②指向功能 ③维持功能

26.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归两成三自) ①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②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③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 ④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⑤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⑥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

27.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外表漂亮期待反复看)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运用表扬

28.促进学习迁移教学(三教一学)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9.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 ②动作技能 ③智慧技能 ④态度 ⑤认知策略

30.建构主义学习论

①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②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③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④教学观:强调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

31.怎样有效对知识进行概括(正反辩论赛科比来启发)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地使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定摸证书) ①操作定向阶段 ②操作模仿阶段 ③操作整合阶段 ④操作熟练阶段

33.操作技能培训要求(试讲练范文) ①准确讲解与示范 ②合理安排练习、复习 ③充分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4.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过程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②物质化活动阶段 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5.影响态度与品德的条件(假设铜人太唠叨) 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内部条件: ④认识失调 ⑤态度定式 ⑥道德认知

36.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①自我中心阶段 ②权威阶段 ③可逆性阶段 ④公正阶段

3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阶段:①惩罚与服从②相对功利 习俗阶段: ①寻求认可②遵守法规 后习俗阶段: ①社会契约 ②普遍伦理

38.小学生品德发展特征 ①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②言行逐步分化 ③自觉纪律的形成 39.小学生品德的培养

41.德育原则(正像制裁一尊书记长) ①方向性原则 ②知行统一原则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④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⑤因材施教原则 ⑥长善救失原则

⑦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⑧疏导性原则

⑨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5.情感陶冶法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6.班主任了解学生哪些方面

①学生个体 ②群体关系 ③学习和生活情境 4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①说服 ②榜样 ③群体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奖励与惩罚

4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42.长善救失原则要求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②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3.疏导原则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4.说服教育法要求

①目的性明确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 ④以诚待人

①书面材料分析法 ②调查访问法 ③问卷法,谈话法 ④观察法(最常用) 48.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①明确的共同目标 ②健全的组织结构 ③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④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49.常见班级模式都有哪些?

①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 ②平行管理: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 ③民主管理:调动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每个人参与到班级事务 ④目标管理:总体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5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都有哪些?

①备课 ②上课 ③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④课外辅导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记忆口诀汇编

直接替代与自我,不可混淆其效果。自我效能研究深,影响因素重归因。自我强化心里记,克服困难榜样立。格式塔派有苛勒,完形顿悟心里乐。猩猩接杆够香蕉,自己叠箱智商高。知觉重组能顿悟,避免多余来试误。理解领会显智慧,创造思维很可贵。多重角度去思考,迁移能力少不了。认知主义布鲁纳,发现学习不可怕。主动认知成结构,研究学习不落后。丰富认知多实践,解决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kdd7rgo47zlrl1bkfq6d7jn4l8uv0139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