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案例 - 人本主义模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案例介绍

11岁的李璐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四年级学生。身材矮小的她外貌虽谈不上出众,但也眉清目秀,然而让她苦恼的是,她的牙床和牙齿有微凸的现象(俗称“暴牙”)。因为这个,她常成为“捣蛋”同桌张辉的笑柄,平时李璐总感觉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一次“导火线”事件引爆了李璐与张辉的矛盾:某次自习课上,李璐由于难以忍受同桌张辉的吵闹,两人起了争执,争吵过程中,张辉将李璐最在意的外表当作直接攻击的手段,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喊“大暴牙”,李璐自觉内心受到巨大打击,动手打了张辉一耳光。两人间的矛盾不断升级,直到班主任出面协调才暂时缓和,但此后李璐开始厌学,变得沉默不语,与同学关系也更为僵化。

社工介入

鉴于李璐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班主任与社工部门取得联系,学校社工小晴由此接案,开始走入李璐的生活。

通过几次正面接触,小晴对李璐各方面的行为做出初步分析,判断她存在典型的自卑情绪,首要表现在对自己外形无法悦纳而产生的自卑感。

阶段一:创设自由的专业氛围,发掘当事人自我概念,感受内心冲突。 几次接触下来,社工小晴从辅导李璐的英语作业开始,慢慢与她建立起熟悉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内心冲突,小晴在某天放学后安排了一次和李璐的单独面谈。

“李璐,今天只有我们俩,你可以放心地讲出心里真实的想法,而且我保证,如果你有‘悄悄话’想告诉我,我一定保守秘密,除非征得你同意,否则谁都不告诉,好吗?”小晴在谈话之初创设一种自由的氛围,与李璐建立起信任关系。

“这样??好的??”李璐怯生生地说。

“李璐,咱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个科目?”小晴从李璐的学业入手。 沉默了一会,李璐说:“我??可能是语文吧。” “为什么呢?”

“语文好像学得好一点,成绩比其他科好。”李璐想了想。

“我也听你们班主任说了,你的语文成绩挺不错,经常排到班级前几名,对吧?老师还特别跟我表扬过你的作文呢!”小晴从李璐的优势入手,激发她自我肯定的情绪。

“我的作文,一般吧??好像也还可以。”李璐淡淡地说。

“那作文写得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小晴引导李璐肯定自己的成功经验。 “可能是??我比较喜欢看故事书和童话吧。”李璐谈起她的作文似乎有了一些兴趣。 “你喜欢看故事书和童话呀,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看这些吗?”小晴想知道李璐兴趣的出发点。

“因为??我觉得看书的时候,我可以想象我是书中的那个人??” “那你有特别喜欢的童话或者故事吗?”

“有!”李璐情绪更高了:“我喜欢《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很经典的童话呀,我小时候也喜欢看。那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童话故事?”

“因为??因为??白雪公主很漂亮,七个小矮人都很喜欢她。”说到这里,李璐的眼里掠过一丝伤感。“我也想像她那样,大家都欢迎我,那就好了,不像现在??”

“现在怎么了呢?”小晴继续问。

“现在??我长得这么丑,又这么笨,总是被别人嘲笑,大家都不喜欢我??”李璐眼里闪着泪花,开始抽泣起来。

小晴没有马上制止李璐是哭泣她让这种状态延续了2分钟,然后轻拍着李璐的肩,顺着她的思路继续谈话。

(人本主义模式认为,有效的辅导在于促使当事人在信任和被接纳的自由氛围下了解自己,因此治疗所使用的技术,都是为发展社工与当事人的自由接纳关系,激发当事人的积极的自我辅导行为而服务的。小晴前期通过辅导李璐学业的介入方法,与她逐步建立信任关系,在这次面谈中,社工又非常注意在谈话一开始提出“保密”承诺,目的在于创设轻松、自由、和信任的专业氛围,减少当事人心中的顾虑,激发其内心表达的渴望。在辅导中小晴发现,李璐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和谁倾诉,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性的沉默。在她的生活圈子里真正缺乏的,是一个能认真听她说话,并且让她感到值得信任的人。这种信任,就是无论她说些什么,都不害怕会被对方嘲笑。像李璐这样具有自卑心理的当事人,长期处于对外界评价过分关注的敏感心理状态,更需要“没有人会说三道四”

的自由表达氛围,使他能够完全释放压力,体验内心冲突与感受。)

阶段二:化“问题”为“正常”,转变对“有价值条件”的认识。

造成李璐自卑的最直接因素,是对自身外貌的无法悦纳。因此再次谈话时,小晴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着重从李璐对长相的自我悦纳开始。

“我的牙齿经常被同学们笑话,他们说这个叫做‘暴牙’??老师,‘暴牙’是爆炸的‘爆’吗?那不是很可怕?我们班的张红燕,她的牙齿其就很整齐,笑起来很美,同学们都喜欢和她玩??”提到自己的外貌,李璐的情绪开始悲伤起来。

小晴拍拍他她的肩膀说:“李璐,来,你看看我,说说我的长相。”

李璐凑近看着小晴,认真地说:“老师,你的眼睛很大,睫毛很长,很漂亮??” “然后呢,再仔细看看,还有吗?”小晴将脸凑近李璐让她继续观察。

“老师的鼻子挺挺的,皮肤白白的??啊!老师的脸上有‘斑点’(雀斑),牙齿好像也有一颗是向外突的,虎牙?”李璐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小晴,瞪大眼睛说。

“对啊,你看,老师长相上也有不足,又有雀斑,牙齿也不整齐,可是,你每次见我时,是不是总看到我开心地笑呢?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我快乐地生活!”小晴露出她的虎牙笑着说。

“可是,我之前怎么没法想啊。我一直觉得您长得挺漂亮的呢!”李璐说。 “那你现在觉得老师还漂亮吗?”小晴问。 “当然了,老师还是很漂亮的。”李璐坚定地说。 “为什么?你不是看到我也有缺点?”

“可是,老师对人很好,很亲切,笑起来可好看了??”李璐也微笑着。

“所以,你觉得我长得漂亮,并不是因为我的外貌完美无缺,主要是你认可了我这个人,认可了我对人对事的态度,是吗?”

“好像是的??”李璐若有所思。

“那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还是生活得很开心吗?”小晴问。 李璐摇摇头。

“因为我知道,外表是天生的,是最自然的状态,不是很多人都说‘自然就是美’吗?这些别人看来也许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对我来说反倒是最正常不过的是事情了,没有什么特别好或特别坏,所以他也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比起整天担心我的外表来说,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小晴真诚地对李璐说。

李璐眼睛望着窗外,思考着什么。

小晴让这种思考和沉默的气氛持续着,直到李璐自己回过神来。 “李璐,小白兔和乌龟,你更喜欢哪个?”小晴笑着问。

“当然是小白兔,她的毛是白的,多漂亮啊!”李璐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么,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在这个故事里,你喜欢兔子还是乌龟?” “那我喜欢乌龟。”李璐脱口而出。 “你刚才不是说喜欢小白兔?”

“可是??龟兔赛跑的时候,小白兔输了,它以为一定跑得过乌龟,就偷懒睡觉去了。乌龟倒是很勤奋,一直努力地爬,最后赢了。这样,我更喜欢乌龟。”李璐认真地说。

“是啊,兔子虽然有矫健的身材,迷人的外表,在跑步时有比乌龟优越得多的先天条件,可是它并没有好好把握,最后反倒是其貌不扬的乌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那么,是不是漂亮的外表,好的先天条件,就能够完全决定一个人成不成功,受不受大家欢迎呢?”小晴接着李璐的话继续深入。

“嗯??好像不完全是??”李璐再次陷入了深思。

“就像老师喜欢和你做朋友,是因为觉得你善良、勤劳,懂得体贴父母。而且,你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什么都不如人,看,你的手工不就很棒吗?你有你自己的手工作品,别人无法替代,对吧?”小晴指着桌上李璐亲手编制的藤条玩具说。

李璐脸上逐渐浮现出笑容,这次,她看着自己的手工作品,有点害羞,却笑得很灿烂。

(我们可以看到,本案中李璐因长相而导致自我评价偏低,继而为自己贴上一个“不受欢迎”的失败者标签。从人本主义模式出发,在这一阶段社工对当事人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喜欢和她做朋友,并不是因为她长相好看与否,而是因为重视她内在品质。在谈话中,社工还引导李璐把先天的外貌看作自然的正常状态,提出“再好的人都有缺点”,将“问题”正常化,去除附加在她身上有关“丑”的污名。此外,社工小晴还引导她将评价标准从外表转向内在,说明“长得好看”并非是“有价值”、“受欢迎”的唯一条件,转变她对“漂亮就受同学欢迎”的认识误区,减少当事人身上那些受“有价值的条件”影响所形成的自我概念,更强调内在品质的培养和自我进步,从而逐渐树立她岁自己更为客观的认识标准。本次辅导目标是让当事人“变成自己”、接受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从而悦纳自我。)

阶段三:协助化解人际关系冲突,激发当事人自我改变的潜能。

事实上,李璐对自我外貌的认识误区也受到了外部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同辈群体的评价,由此带来李璐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的紧张和无措。因此,要想改变李璐的自卑心理,打破自我封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现阶段看来,李璐人际关系方面最大的矛盾在于她和同桌张辉的吵架事件,但小晴并没有将此看作障碍,相反地,她认为这可能是改变的契机,决定鼓励李璐主动打破僵局,修补和张辉的紧张关系。

“李璐,在张辉这件事情上,你还有什么想不通或者不开心的?如果愿意的话都可以和我分享,而且不用担心怎么说让我感觉你是对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会耐心倾听,然后再一起试着找找解决的办法好吗?”

李璐既认真又沮丧地对小晴说:“老师,当时我真的很生气,但其实事后也知道自己挺不对的,打了他(张辉)??现在??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你说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是指什么呢?”小晴进一步挖掘李璐的想法。 “就是??比如说,不好意思也不知道怎么跟他道歉??”李璐支支吾吾。

“看来,你其实是希望去解决你们之间的矛盾对吧?那么,你自己想过或者尝试过用什么做法去改变现在的紧张状态吗?”小晴力图引导李璐自主思考解决办法。

“我??我想过的,不过没去做??”李璐低头说。 “是什么方法呢?可以告诉我吗?”

“就是??我想给他写个纸条道歉,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挺丢人的,而且,他也有不对的地方,不应该我先道歉吧!”李璐说。

“李璐,其实你已经有不错的办法了,只不过缺少一点点行动的勇气而已。老师认为,如果你可以先主动跨出第一步,勇敢地跟他道歉,比起采用躲避和等待的方式,更加值得称赞。你认为呢》?”小晴不断激发李璐的主动性。

“是吗?我这么做行吗?他会不会嘲笑我?”李璐还是很犹豫。 “你以为你的同桌是个正常的人吗?”小晴问。 “正常的人?那当然是!”

“如果是正常的恶人,那都会有情感,也有羞愧心,既然你觉得两个人都有错,那么我相信,你主动表达真诚,他一定会有所触动的。”小晴坚定地看着李璐说:“如果不去尝试,可能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得到什么结果,那么你们的矛盾也就永远无法得到解决了。”

李璐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几天后,小晴接到李璐的来电,电话中她激动地告诉小晴,那个方法确实起了效果,她主动把一封道歉信写好夹杂张辉的书中,张辉看到后也主动向她承认自己的过失,目前矛盾应经过去,两人冰释前嫌。

(在本次辅导中,社工带着李璐走出来非常重要的一步——促使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亲自付诸实践。这更加体现人本主义模式的核心——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主人,有解决问题和自由我实现的能力。

另外,社工还在辅导中传达出这样一种理念——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无论那次矛盾谁对谁错,都不会影响社工积极地关注她,接受她,并和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像李璐这样具有自卑情绪的当事人,往往非常在意外界评价积极与否,因而时常会掩饰自己的内心,或采用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表达,以便让外界更容易接受自己,但这么以来就很可能失去辅导的真正意义,只有社工表达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才能促使其真正释放内心,坦诚想法。)

注:摘自《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 文军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案例 - 人本主义模式 

案例介绍11岁的李璐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四年级学生。身材矮小的她外貌虽谈不上出众,但也眉清目秀,然而让她苦恼的是,她的牙床和牙齿有微凸的现象(俗称“暴牙”)。因为这个,她常成为“捣蛋”同桌张辉的笑柄,平时李璐总感觉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一次“导火线”事件引爆了李璐与张辉的矛盾:某次自习课上,李璐由于难以忍受同桌张辉的吵闹,两人起了争执,争吵过程中,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g4m1pc0072h8u7smy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