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在慢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研究进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在慢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 )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 脏病,随着病程的延续,年龄的增加,器质性MR与功能性MR患者左心 室功能、结构改变不断加重,最终出现心力衰竭而死亡[1 -2]。6%的重度 二尖瓣反流患者预期寿命小于1年[3],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心功能失代偿 症状,这些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有50%[4 - 5]。虽然外科有创干预仍然是 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推荐的二尖瓣反流标准干预术式,但是高龄、复杂 临床合并症等因素使得至少50%的患者无法接受外科二尖瓣修复/置换 术,仅能依靠药物控制症状而无法延续生命[6]。由此促生的微创二尖瓣介 入修复术为外科高危/禁忌的慢性MR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意大利人Alfieri在上世纪90年代首创了外科二尖瓣缘对缘修补术, 是通过二尖瓣游离缘的缝合,使二尖瓣形成一个有双口的瓣膜,减少瓣口 总面积的同时,固定瓣膜前后叶,防止二尖瓣收缩期前移,有效缓解了二 尖瓣反流,在退行性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中均被证实有效[7]。

MitraClip:

St.Goar在外科缘对缘修补术的启发下,发明了 MitraClip的最初模

型和输送系统[8 - 9]。MitraCClip系统是在X线或三维超声的引导下,

—个特制的二尖瓣全属夹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房,利用\字形的 镇钛合全丝,控制全属夹两臂内侧带有倒钩的捕获臂,固定二尖瓣前后叶 的位置,而后释放二尖瓣夹夹闭前、后叶的中部,使二尖瓣在收缩期由大 的单孔变为小的双孔。若对二尖瓣夹夹和部位不满意,可重复进行回收再 调整,且不会对瓣叶造成明显损伤。2003年,MitraClip系统首次被应用 于临床,

2008年,MitraClip技术通过欧洲CE认证,并在欧洲、土耳其 等多地上市[10] , 2013年MitraClip被FDA批准用于器质性二尖瓣反流 患者,我国第

一例MitraClip术于2012年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院由葛均波院士、周达新等教授团队首先开展[11]。

作为MitraClip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硏究EVERESTH[12 - 14]

(Endovascular Valve Edge 2 - to - 2 Edge Repair Study )是—项多

中 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在于比较MitraClip技术与外科二 尖瓣瓣膜置换/修复术的安全、有效性,它共入选279例二尖瓣反流程度 为3 + ~4+的病人,以2: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入MitraClip组与外科 手术组,硏究结果提示年龄二70岁、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更适合

MitraClip技术,且该技术的术后不良反应(15%)较手术组(48% )更

低(p<0.001),经4年随访,研究还发现经MitraClip缓解二尖瓣反流程 度的长期效果更加稳定。

欧美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在退行性MR中的安全

性及可行性,2017年ACC/AHA瓣膜性心脏病指南已将MitraClip作为 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器质性MR患者的IIB类推荐,但其在功能性MR 中的应用争议却愈演愈烈。2018年ESC欧洲心脏病学年会上,纳入2013 年12月-2017年5月发过37个中心304例重度继发性MR患者的 MITRA - FR硏究[15]结果显示,介入治疗组(MitraClip+药物治疗)和 单纯药物组患者

12个月随访时,由全因死亡率、心衰再住院组成的主要 终点无明显统计学

差异[(54.6% , 51.3% , ),0 R : 1.16 ; 95%CI : 0.73 -1.84 ; ( 48.7% ,

47.4% ) f OR : 1.13 ; 95%CI : 0.81 - 1.56]。进一 步对患者年龄、心功能

分级、LVEF、基线二尖瓣反流面积及合并症进行亚 组分析,MitraClip较单纯药物组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但1个月后,在 TCT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上发布的COAPT硏究却给出了完全相反 的结论。COAPT硏究[16]入选美国和加拿大78个中心614例心衰合并 MR>+3且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优化药物治疗(GDMT )仍有明显心功能 不全症状的患者,按1 : 1随机将他们分酉己至介入治疗组

(MitraClip + GDMT )和标准药物治疗组(GDMT )。术后30天随访时 发

现仅7.4%的介入治疗组患者MR维持在3?4级,标准药物治疗组仍有

65.8%的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探查到MR>+3 ( P <0.001 ),介入治疗组 患者

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期末。介入治疗组患者12个月无器械并发症比例 达到

96.6%,在2年随访结束时:MitraClip+GDMT组患者较单纯GDMT 患者

全因死亡率(29.1% vs. 46.1% , P <0.001 )明显降低且患者心衰 再入院的次数显著优于单纯GDMT组(P <0.001 )。在次要终点事件中, COAPT研究结果显示GDMT治疗基础上的MitraClip干预术明显改善了 患者的活动

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在慢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研究进展

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在慢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研究进展慢性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随着病程的延续,年龄的增加,器质性MR与功能性MR患者左心室功能、结构改变不断加重,最终出现心力衰竭而死亡[1-2]。6%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预期寿命小于1年[3],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心功能失代偿症状,这些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有5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ebj9vhd29kcek7hm3l8mqar1ru5x013c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