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2024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作业-教学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选择题

1.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D.上海浦东新区

解析:选A。题目材料是深圳发展成我国最早经济特区过程中的背景画面,蛇口工业区是深圳发展的开始之地。上海浦东新区不能满足“临近香港”的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不能满足“第一声”的要求。

2.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24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部合并成“商务部”。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

A.“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国家……负责贸易的部门和××部”的合并说明要“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A、B、D不符合这两部门合并的意图。故选C。

3.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从这里开始(Start Here)”。采用这一主题的最主要理由是( )

A.深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深圳开始 C.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 D.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在深圳

解析:选C。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试验田”,也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C项正确。

4.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解析:选D。浦东的开发,促进了浦东的发展。

5.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 )

解析:选A。根据材料所述,这个边陲小镇经过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是指中国的深圳,故选A。

6.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2024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及所学知识运用能力。注意题干是20世纪90

第 1 页

年代,而箭头应该在弓的中间位置,因此符合题意的应该是上海浦东。A、B、C在位置上不对。结合四个选项的开发的时间,可知选择D。

7.2024年全国百强县出炉,江苏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县位列全国前四名,本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江苏数量最多,有35个。下列对外开放的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是( )

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浦东 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的关键词是“直接”,①中有江苏的连云港、南通,②③都能直接促进江苏的发展。④距离江苏太远,对江苏的发展不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8.(2024·高考四川卷)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9.“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

第 2 页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解析:解答有关改革开放的题目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改革开放对于现代化中国的

伟大意义。

答案:(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

(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58)

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提示:(1)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国家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实行对外开放。

(2)这一举措使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二、本课测评(教材P61)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提示:(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首先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起到了示范作用。 (2)1984年5月,国家决定开放天津、大连、上海、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宗旨在于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

(3)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学习延伸(教材P61)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个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提示:(1)搜集一个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图片,反映对外开放的成就。 (2)配上解说词,展览形式可以多样化。 (3)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 3 页

2017-2024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作业-教学文档

一、选择题1.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D.上海浦东新区解析:选A。题目材料是深圳发展成我国最早经济特区过程中的背景画面,蛇口工业区是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98x7nyuq1wxgu8k8be9y6ym8c7hv00mq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