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的教案设计
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的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几部分,作为农耕经济为主的古代中国来说,农业无疑是经济的基础,所以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代农业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记忆最早的农作物区域,主要农作物名称,古代主要农具,重要水利设施。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小农个体耕方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分析理解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在近代以来又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迟滞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理解古代农具的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巨大作用。归纳法、探究法,归纳农具变化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归纳古代水利设施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
1 / 7
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的教案设计
养民族自豪感。
2、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3、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理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本课重点:农具、水利和耕作技术的发展变化 本课难点: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和评价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现代人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状况,包括农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等了解不多,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原始社会,对农业的起源有一定认识,但古代农耕经济的各要素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及兴趣相去甚远,调动学习积极性成为这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感受历史的变迁,帮助对教材的理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
1、阅读法、讨论法,理解古代农具的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巨大作用。
2、归纳法、探究法,归纳农具变化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归纳古代水利设施的特点。 教学过程:
2 / 7
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的教案设计
【导入】
搜集整理中国古代传说资料(神农氏的传说、十二生肖、牛郎织女、大禹治水),并从中分析得出有效的历史信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内容】 一、农业起源
1、产生: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
引导学生看课文《神农氏偿百草图》以及小字内容明确神农是我国农业始祖。
2、多个农业中心的出现
在生产力及其低下的情况下, 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区。炎帝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就居住黄河流域。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远古时代粮食品种分布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读图,找出农作物的分布,并讨论分析)
提示:学生能找出南北主要作物及差异,能认识到农作物分布广等特点,由教师提炼为“多个中心发展起来”。
3、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
提示:学生通过讨论能总结出原因,但启示很少,引导学生从自然与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