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解析版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卷别频次考点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环流 卷Ⅰ 2017·T9~11 —— 2018·T11 2015·T37 2018·T37(1) 卷Ⅱ —— 2018·T7 2014·T10 2014·T10 卷Ⅲ —— —— 海南卷 —— 2017·T21 2015·T1、20、23 2014·T4~5 2017·T14 气温和降水 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及影响 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 2017·T37(1) 2017·T8 2018·T37 2015·T4~5 2017·T37(1)(22018·T9、11 —— 2018·T37 —— 气候变化 —— ) 2016·T6~8 2016·T10~11 2015·T13~14 等压线图的判读 —— —— 2018·T37 ——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两大作用

1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风向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平行 [名师注解]

【注1】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联1】 (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风 近地面风 2

【注2】 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

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点】 (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记1】 掌握热力环流,需把握:

(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热容量大小判断)。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③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注3】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联2】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记2】 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3

(二)大气两种作用的实践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气温升高,体排放→地面辐射→增强,保温→全球气候 增多增多作用增强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4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地势高低 下垫面性质 [典题精研]

[典例] (2017·全国卷Ⅰ·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C.③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 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故选B。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

[答案] (1)B (2)C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图中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5

B.② D.④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解析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卷别频次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环流卷Ⅰ2017·T9~11——2018·T112015·T372018·T37(1)卷Ⅱ——2018·T72014·T102014·T10卷Ⅲ————海南卷——2017·T212015·T1、20、232014·T4~52017·T14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及影响天气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871x2suua7d82u9zjlx7yogl1itcy00il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